绿化工程

品牌展播_农视网
发布时间:2024-04-26 作者: 绿化工程

  若问东临渤海湾,海拔最低只2米、最高仅17米的沧州有什么?类似问题,对这个近10年来地区生产总值一直位列河北省第三的地级市来说,选答项实在太多。它们,既可以是俯视沧州千年的擎首巨物铁狮子,也可以是经流沧州216公里的古老京杭大运河,还可以是位列全球货物吞吐量前20强的黄骅港……不仅如此,沧州还有一片潜力无限的属地标志和傲人资源,就是那里多达408.58万亩的盐碱地,以及那里正在奋力推进的盐碱地特色农业实践。

  沧州市一处经过盐碱地治理成为标准化良田的旱碱麦种植基地里,小麦长势良好。(摄于4月16日)

  坐拥华北平原1.4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沧州本应是古往今来的“天赋粮仓”。但因濒临渤海海拔过低,土壤中盐分过高、碱性过大,这里的408.58万亩盐碱地,一直是困扰全市粮食种植、增产的世代愁难。然而,面对广袤盐碱地沧州人没有退缩,实践中他们不断摸排它的“脾气”、破解它的“谜团”,想方设法让它变“田”、增“粮”、起“仓”。

  现代化管理、标准化种植,仙庄片区的旱碱麦麦田地头新增一座农业四情检测站。(摄于4月16日)

  4月中旬,沧州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那片盐碱地麦田里,旱作雨养的旱碱麦矮壮碧绿、郁郁葱葱。与去年5月11日习到这里视察时的最大不同,是地头上新增了一座农业四情监测站。“通过田间传感设备检验测试环境的物理参数,动态实时监测虫情、墒情、苗情、灾情”,黄骅农业农村局局长聂晶告诉记者。

  因为千百年来,盐碱地给沧州人留下的多是苦涩回忆,甚至这里不少村庄的名字,都格外富含盐碱。例如盐山县有碱场赵村、沧县有岗碱村、东光县有碱场郑村、泊头市有碱场孙村……盐山县杨集镇碱场赵村党支部书记付新广说,他们村有2000多亩盐碱地,往往是秋播后麦苗齐刷刷破土而出,可转年春天又死掉将近一半,“放眼望去地里到处一坨坨发白的碱土,如同天上的云朵,俗称‘云地’。”

  眼瞅着白茫茫的盐碱地,乡亲们不禁愁叹:怎么老祖宗选了这么个地儿安家啊!包产到户时,谁也不愿多要盐碱地,多要了还要多交公粮,划不来。当时,不少盐碱地被撂荒。

  尽管如此,沧州人治理盐碱地的行动不仅从未停顿,而且速度不断的提高、方式不停地改进革新。广挖水渠,按照“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水盐运动规律,引地表水对盐田进行“冲洗”;采用化学、生物等方式改良土壤结构,提升地力;引进抗盐碱良种……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成效在渐进式显现。小麦单产一度达到700到900斤,玉米单产1000余斤,加上国家对种粮的各项补贴,碱场赵村农民发现,在盐碱地种粮不但能吃饱肚子,还有“利”可图。当初撂荒的盐碱地,如今成了各家争抢的香饽饽。

  “一年种小麦、玉米两季粮食,每季亩均增产200斤左右。”说起盐碱地治理的成效和潜力,与盐碱地“缠斗”30多年的沧州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徐玉鹏深有感触。他说这对于全市408.58万亩盐碱地的体量来说,一年的粮食增产量就是16亿3000万斤,按照每人每年1000斤粮食的消费量,沧州盐碱地目前每年增产的粮食,就可以养活163万人。

  近日记者从沧州市委、市政府召开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情况通报会”上了解到,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沧州站在为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的高度,坚持科技赋能、品牌引领,围绕“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塑造新优势,明确建设全国领先的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制定了《沧州市旱碱麦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3-2025年)》,确定了建设“一基地、一园区、四体系、多样板”的重点任务:即创建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旱碱麦特色产业创新基地;创建渤海新区黄骅市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立健全以旱碱麦为重点的盐碱地特色农作物育种、种植、推广、加工体系;建设8个盐碱地综合利用样板。

  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对沧州旱碱麦独特品质进行研究测试。(摄于4月16日)

  同时,与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合作创建的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旱碱麦特色产业创新基地,正在打造旱碱麦育种联合创新中心、旱碱麦种植中心、旱碱麦推广中心、旱碱麦加工联合创新中心等四个模块;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创建的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与营养健康研究院(沧州)、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高质量创新发展全国技术中心已如期运行。

  目前,沧州市已完成盐碱地综合整治项目200余个,建成高标准农田200余万亩。旱碱麦种植培养面积达到154.7万亩,种植培养面积扩大54%,目前普遍长势良好。

  “看这苗子长得多旺啊!再过五六十天就成熟收割啦!”望着盐碱地种植的800亩小麦,南皮县潞灌乡曲庄村种粮大户张培庚喜悦难耐。2013年张培庚就承包了数百亩盐碱地种粮,但当时小麦产量并不理想。在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支持下,他利用微咸水灌溉与利用、咸水结冰灌溉技术治理培肥盐碱地:即在春季(旱季)生长关键期,使作物得到灌溉;夏季雨水渗入地下,又可淋洗因微咸水灌溉留在地表的盐分,小麦亩均实现增产12.5%。目前该技术在沧州区域正在广泛推广。

  多年盐碱地改良实践中,沧州政府部门、技术人员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已探索应用多种突破性技术:一是优选抗盐碱作物品种“以种适地”;二是工程措施治理“以地适种”;三是“农机+农艺”多维治理。

  从沧州市农业农村局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全市已优选育成抗盐碱作物“冀麦32”“捷麦19”“捷麦20”“沧麦6002”“沧麦6003”等一批旱碱麦品种,新培育的11个旱碱麦新品系已进入审定程序,新审定了沧麦18、泊麦20两个旱碱麦新品种;建立旱碱麦繁育基地6.15万亩,年繁种能力达到1.8万吨。这些适宜盐碱地种植良种不但在沧州广泛种植,还花开天津和山东的盐碱地,年推广播种面积200多万亩。

  在治理技术方面,除传统的明沟排盐、台田模式外,沧州还推广应用了盐碱地暗管排盐工程技术模式。该技术是将传统挖沟排盐方式,用一条条深埋地下的带孔暗管替代,形成地下排水排盐管网。土壤中的盐分随水流入地下管网,最终排出土体,实现控制地下水位、排盐控盐的目的。与传统明沟排盐相比,暗管排盐技术在节水节地、排盐效果、盐碱地改良效率和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等方面优势显著,可实现粮食增产20%至44%,土壤平均排盐率约达50%。

  同时,沧州科学技术人员还不断探索“农机+农艺”技术,成为盐碱地治理新亮点:即对盐碱地重施有机肥,每年秋冬季,增加麦田的次数,起到保墒、提墒作用;开发微垄覆膜侧播保墒技术,减少水分蒸发;在盐碱地种植苜蓿、黑麦草等聚盐植物,把盐“吃”进聚盐植物体内,带走部分土壤中的盐分。

  沧州市农林科学院院长闫旭东分析说,盐碱地治理极具复杂性,需要仔细考虑多重维度的效益,不仅要让盐碱地种出作物,还要从土壤有效保护和生产可持续的角度,保护好生态。因此,盐碱地治理要以科学技术为支撑,综合使用好化学、水利、农艺和生物等技术。

  地再多、品种再好、技术再新,其价值都需要种地人去实现。近几年,沧州涌现出一批热衷盐碱地种粮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他们在政策鼓励、政府引导下,大力投入盐碱地改造,具体收益情况如何?

  “亩产1200多斤,比往年每亩多收600元。”沧县南堤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高宝岩,谈起去年在盐碱地上种植的水稻说。2019年起,南堤村探索盐碱地改良途径,推广抗旱、耐盐碱的适生作物,采取稻蟹共生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将6000余亩盐碱地改良为丰收田。“我们将继续探索盐碱地改良,加强盐碱地综合利用,搞好耐盐碱品种种植,通过国家相关扶持政策,让盐碱地变成良田。”南堤村党支部书记袁振强表示。

  渤海新区黄骅市是沧州盐碱地核心区,当地农民张志清从2019创办友和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盐碱地累计达到4400亩。盐碱地治理方面,他主要采取了开挖填沟、平整、深耕深松等“排盐压盐”工程处理,亩均投入300元。“这些费用有自掏腰包的,也有政府支持的,由于基础投资较大,目前还在扣除收入阶段,但收入在逐年增多。”张志清告诉记者。

  耕作技术方面,张志清引进了耐盐碱小麦品种“小偃155”,与沧州农林科学院等专家团队合作,大范围的应用了精细整地、缩行增密、压实保墒、重施积肥、春季追施水溶肥等技术,实施了30项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创立旱碱麦产前、产中、产后标准化体系,成为旱碱麦种植“样板”。目前,合作社已建成省级旱碱麦标准化种植示范区,亩产稳定在750斤。这对盐碱地来说已是很不错的成绩,张志清感言:改造盐碱地种粮赚钱正在变为美好现实。

  科学检测表明,盐碱地富含矿物质,所产的旱碱麦品质更优良。富含钙、钾、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蛋白质含量普遍高于国标;出粉率约76%,湿面筋含量超35%,旱碱麦做成的面粉不粘手、韧性强,面食麦香浓郁、软绵筋道、口感舒适。自去年以来旱碱麦产品加工、销售更加火爆。

  目前,沧州市级以上旱碱麦面粉加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发展到13家,年加工能力达到90万吨。随着旱碱麦产业链不断延伸,过去农家传统蒸制的面食更加收到消费者青睐。在河北银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旱碱麦面粉为原料制作的面花馒头,出锅、打包即刻被售出运走,去年产值达到2100万元。如今,面花馒头成了沧州的又一“代言”,除在当地商超进行售卖,还大量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往全国各地。

  位于南皮县的河北五格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旱碱麦为原料,经过不断研发升级,打造了以“全谷物”为概念、以“均衡膳食纤维”为卖点的五格面粉。目前,五格面粉已经在热门电子商务平台开设了官方旗舰店,并成功入驻北国商城、永辉超市、盒马鲜生等知名线下平台,下一步还将上市全谷物面包、饼干等产品。

  “旱碱麦面花馒头出锅啦,趁热味道更香”,4月16日,后仙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志亮站在村里的“面花非遗工坊”门口,大声招呼着参观者,边品尝他们的十二生肖面花、千层馒头,边参观村里的面花制作非遗展室。

  沧州“黄骅旱碱麦”被列入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单,5个旱碱麦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证书,“黄骅旱碱麦”区域公用品牌已获批,品牌发布会在北京成功举办。“黄骅旱碱麦”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请已通过国家第一轮审查。沧州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透露,产业链条的延长,助推当地旱碱麦附加值提升了40%左右,“每斤小麦能多卖0.15元、每斤面粉多卖1到2元、一个馒头都比过去能多卖1块钱”。

  习在重庆考察时强调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

  #政在回答 2023年我国城镇和乡村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为380元。有人认为费用标准偏高,涨速偏快。该怎么样看待这个观点?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