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中心
一叶知变_落叶_北京_公园
季节往复,如同过去千百年一样。然而细心的人却发现,再熟悉不过的树叶居然有了些许新变化:它们的色彩和种类更多了,装点北京的时间也更长了。在凋零之后,一部分树叶又以崭新的方式,开启了另一场更有意义的生命轮回。
“一叶知秋”,人们常用如此的诗意比喻,来形容通过细微迹象可看到整体形势。同样的,一座城市对待落叶的态度,也能折射出它的温度、理念以及治理能力的高下。
这场雨如同清脆的叩门声,提醒着陈田要珍惜秋色。“北京的秋天那么短,一不小心就会错过。”她说,那个周末,自己下决心从忙碌的工作中抽身,去一趟公园。老牌的香山实在太火,堵车是个恼人的问题,于是她选择奔东边的温榆河公园。
三年前的秋天,温榆河公园示范区开园,以种类丰富、搭配精心的植被而闻名。时间自有魔力,赋予植物以更强的生命力,园中草木才能在深秋也如此茂盛葱茏——
元宝枫、银红槭、茶条槭球、爬山虎等是红叶界的扛把子,银杏、法桐则是黄色和橙色,松柏、垂柳正从浅绿变成墨绿,北美海棠和卫矛是紫色的,细叶芒、狼尾草、芦苇等草本植物则是棕褐色。在西园的湖畔,不少游客围着两株丝棉木拍照,它们的枝条上垂下无数颗粉红色的果荚,远远望去像是两团粉雾,在一众“美拉德配色”的树木中,呈现出难得一见的软萌和温柔。
秋叶迷人眼。直到回了家,陈田才在翻看照片时忽然意识到,北京的秋跟十年前相比,确乎是更长久,也更绚烂了——从前似乎并没有“彩叶”的提法,秋天出游,提的多是“赏红”。
“北京气候干旱,多大风,常绿树种少。在漫长又寒冷的冬天,景观比较单一。”市园林绿化局科技处副处长张博介绍,近几年,北京的绿化工程中融入了“增彩延绿”的理念。顾名思义,也就是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尽量延长绿期,让树木晚一点儿落叶,同时以丰富的植物种类增添色彩。
延长绿期并不是要与自然一较高下,恰恰相反,是要师法自然。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做法就是,在绿化工程中重点选用乡土树种。跟金贵的外来树种相比,这些土生土长的植物更适应本地气候,节水抗旱耐寒,落叶自然也更晚些。像高大好养活的杨树,有着金灿灿叶子的槐树,初冬时节仍然翠绿的柳树等等,都是最具代表性的北京乡土树。
不起眼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也是延长绿期的宝贝。“在做地治理的时候,我们大量使用了乡土地被,比如苔草、麦冬、沿阶草、委陵菜。”张博说,这些植物虽然没有冷季型草坪那么齐整好看,但省水、好养护。乔灌草相结合,不但在视觉上有了丰富的层次感,也能构建起更好的生态系统。
科技让北京的绿期更长了。近年来,慢慢的变多公园应用了“京绿”白蜡,这种树是本市自主选育改良的乡土树种,比普通白蜡至少晚落叶20天。
让秋色更丰富,还要引入更多植物品种。北京开辟了19处“增彩延绿”示范区,总共推广应用了80多个新优植物品种。比如从国外引进的蓝粉云杉,它拥有自然界中极为罕见的蓝色针状叶片。还有一种冬果王山楂,叶落之后,一簇簇果子呈深红色,极具观赏性。红瑞木则是观干植物,越是寒冷,枝干就越是鲜艳如红珊瑚。
今年秋天,城市漫步(citywalk)很是火爆。满地的落叶是最美的季节限定款地毯,吸引大家去漫步和拍照。
五六年前,落叶赋予城市的美远未如此浓墨重彩。夜里一场秋风,大街小巷铺满碎金,可天还没亮,环卫工人就开启了紧张的劳作,待人们出门上班时,道路干干净净,秋叶早已了无痕迹。
在飞速发展中,很多城市都曾崇尚一种整齐划一的美学。宽阔的道路、统一的招牌、行列齐整的行道树,都是这种美学的明证。城市管理者对落叶弃之如敝屣的态度,也由此而来。
近些年,“落叶满庭阶”所代表的中国传统审美趣味,开始回归了。城市管理也更加人性化,愿意最大限度上满足市民对浪漫的期许。
2018年起,市园林绿化系统开始倡导有条件的公园、绿地暂缓清扫落叶,保留秋季景观。当年,13家城区公园向市民承诺缓扫落叶,总面积达到10.85万平方米,这一举措,将11月上中旬就收官的彩叶观赏季延续了近一个月。后来,如此精细化的做法又推广到了全市千余家公园景区,甚至很多的城市道路。
地坛公园的银杏大道名声在外。记者上月踏访时,公园主路旁的64棵银杏树已褪去鲜绿、披上金黄。来往游客络绎不绝,纷纷在银杏大道上拍下美景。200米长的路上满地碎金,有少女把银杏叶聚拢成一小堆,向空中抛撒;还有小朋友蹲在树下,捡拾一个个“小扇子”。
“以前,我们把落叶当作园林废弃物,每天清扫,日产日清。”地坛公园的工作人员说。可公园里没有了银杏落叶,秋天独有的韵致也减了几分。地坛公园落叶缓扫已经有五个年头,以这样的方式挽留秋色,收获了很多游客点赞。
落叶缓扫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一种更精细的管护。地坛公园园林部的王子龙曾在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保洁人员仍会每天不断巡视银杏大道,除了捡拾生活垃圾之外,还要把成堆的叶子散开,以保证景观效果。
刚落下的树叶尚保有水分,颜色鲜艳,再配合着洒一些水,良好的景观效果能保持好多天。秋尽冬来,满地落叶渐渐被风干、踩碎后,公园会进行彻底清扫,减少火灾隐患。
落叶缓扫后,朝阳的奥森公园、平谷的文化公园和城北湿地公园、丰台的六里桥城市休闲公园和丰益花园、海淀的北坞公园等,都因落叶而拥有了独特的美景。不仅如此,落叶在绿地中还能够形成腐殖层,改善绿地土壤环境,为植物生长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落叶是森林ECO的一部分,也是林地养分补给的重要来源。”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张钢民介绍,落叶腐烂后,将转化为碳和植物生长所需的氮、磷、钾等营养回归土壤、改善土质,提供的是最天然的养料。此外,落叶的覆盖,对秋季土壤水分的保持和抑制扬尘都有作用。
文博对落叶的兴趣,源于闺女幼儿园布置的一份作业:趁着周末,请家长们带孩子去捡拾落叶,认识秋天。
父女俩去了西城马甸桥附近的双秀公园。那是一个很秀气的园子,有怪松奇石、小桥流水,橙黄橘绿的各色彩叶掉了一地,女儿走几步就要弯腰挑选一番。父亲也被这份童真感染了,才半小时,两人就收集了一大兜树叶。
他们把各种落叶一片片摆在地上,拍下一张照片,居然出人意料的惊艳。元宝枫的叶子如红五星,三角枫的黄叶子如胖鸭掌,白蜡的叶子是明亮的橙色,七叶树的叶子七片为一簇,形态大而美。
每种叶子挑了一片,夹在书里做成书签,其余的则被女儿做成了拼贴画。打那以后,小朋友就喜欢上了用落叶做手工,文博也格外留意园艺驿站发布的活动。
园艺驿站,是北京近几年才出现的一种新空间,目前已建成百余家。它们有的因形就势建在公园、苗圃里,有的见缝插针镶嵌在胡同里,还有的搭载了书店、咖啡店等功能。驿站一年四季变着花样举办园艺活动,比如多肉手工、鱼缸造景、干花相框制作、插花等,将绿色公共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居民身边。
11月26日,文博为女儿报名了通州一家园艺驿站的活动,主题是“神奇的叶子”。这家驿站是去年在盛世润禾苗圃揭牌的,路途虽远,好在距京哈高速的出口不远,开车40分钟也就到了。
主讲老师是苗圃的一位园林景观设计师,在课堂上,孩子们喜欢以自然名来称呼她:“长颈鹿”。“长颈鹿”老师开朗又温柔,这次,她的课程分三部分:叶子跳舞、秋天的树叶鱼和树叶点彩画,总共有15组亲子家庭报名。
就拿秋天的树叶鱼来说,孩子们要用苗圃修剪下的榆树枝绑成一条鱼的形状,而后将自己收集的落叶一片片粘上去,作为鱼的鳞片。与其说是课程,不如说是游戏更恰当——哪怕对于文博才五岁的女儿而言,这些环节也谈不上有什么难度。最重要的是,孩子们在捡拾落叶的时候,能够感受它们的色彩、形态、肌理,也有机会去触摸和认识自然。
热热闹闹的游戏之外,“长颈鹿”老师给大家讲了一些自然科普知识。比如,树叶的形状既有椭圆形、扇形、心形,也有少见的提琴形、箭头形等等。再比如,秋天树叶变色,是因为寒冷导致叶绿素分解,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占比增大……
两个小时的活动时长一晃而过。临近中午,大家才带着自己的手工作品和满身秋意,一个个开心地跟驿站挥别。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耳熟能详的诗句,道出了自然轮回中的脉脉温情,落红如此,落叶亦如此。
不过,落叶化泥并不能全然依靠自然的力量,其中也少不了园林绿化人的智慧和汗水。因为华北的秋冬寒冷多风,一夜风雨就能造成落叶堆积,如何收集、运输,并以科学技术手段加快落叶腐熟的速度,考验着一座城市的治理水平。
日前,记者来到东五环外的一座园林绿化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一台投料机正将落叶、小树枝和杂草投喂进一条预处理粉碎机中,枯枝落叶迅速被搅碎成直径一两厘米的碎屑。随后,这些碎屑被堆成一个个小山包,做腐熟堆肥处理。
“我们通过调整微生物菌种的配比,使得这些小山包在48小时之内,就能升温至70摄氏度左右。”运营方宣创环境的负责人刘夷介绍。说话间,一台全液压翻抛设备缓缓驶来,搅动正在腐熟的碎屑,“这是在调整小山包里的温湿度和氧气含量,以确保有机质快速分解。这样一来,才不会产生异味和渗沥液。”
历经半个多月的腐熟发酵之后,再静置一段时间,它们就可当作基质用于绿化工程了。这些基质的蓬松度很好,氮磷钾含量也适中,各项指标接近有机肥,能够很好地改善土壤质量。
如今,东五环外的这座处置中心已经运行三年了,年解决能力达6万立方米,约折合2.2万吨绿废。由于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处置中心的用工量也从10个人降至三四个人。
对于偌大的城市来说,这当然只是沧海一粟。市园林绿化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北京全市的各类林地绿地每年产生园林绿化废弃物约520万吨,随着两轮百万亩造林工程的实施,这一个数字还会以每年3万至5万吨的数量增长。
“目前,北京已经实现了园林绿化废弃物的百分百禁烧。”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土壤与水研究所所长李子敬说,在广袤山区,大多会在做好防火的基础上,任其自然腐烂、缓慢分解,实现保水保墒的作用。在城市道路和居民区里,绿废则采用就地粉碎和收运集中处置的方式开展循环利用。公园和绿地中的落叶是眼下政府部门关注的重点,希望以“落叶化土、枯枝还田”为基本思路,探索资源化的处置利用模式。
枯枝落叶的密度小、体积大,长距离运输成本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西城区等地尝试在小区、公园等末端建设临时处理点,对绿废进行粉碎和压缩,减少收运车的空驶率。
人间朝暮,岁岁枯荣。这是一片落叶的故事,也是一座超大型城市关心生态、关照市民的“软实力”。
20多年前,钓鱼台附近的银杏大道就很出名,当时我也买了彩色胶卷去拍照。不过总体来讲,落叶在那时主要被视为一种垃圾。随着时下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城市景观的追求更高了,拥抱自然的愿望也更迫切了,落叶被赋予装点城市、自然教育的功能。
落叶的资源化利用则源于我们对土壤的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习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追求园林绿化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这时我们才发现,年年大规模增绿,但土壤有机质含量却跟不上。所以在2016年,西城区制定了“黑土计划”,开展枯枝落叶资源化利用的试点,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环境效果。
北京正在加快建设国际科学技术创新中心,应承担起“落叶化土”的科技攻关任务。目前,枯枝落叶的处理仍面临不少问题,比如理念的转变、技术的瓶颈、资金的缺口和政策的限制。就拿土地资源来说,环卫的垃圾楼为数不少,可是我们要想建一个绿废处理站,却没有合规的土地,这方面需要政策的支持。
最近,西城和门头沟要联手做一次尝试:西城提供资金和技术,门头沟提供场地,建设一座先进的绿废集中处置中心。我们大家都希望,它能够在全国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上一篇:冷季型草坪进入越夏关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