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中心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草坪研究所所长 韩烈保:学院路为何每年都换草 北晚新视觉
2015年5月20日,昨日本报刊登《城中野草该不该拔》一文,对目前城市绿化使用的“主流草坪”和其对应的除草、养护方式来进行了详细阐释。而在“拔草”背后,为了营造景观“高级草”的使用有无必要、草坪的功能定位、乃至城市园林规划宗旨等,引发人们更进一步的讨论。
北京晚报:野草总给人以生命力旺盛、很“皮实”的印象,直接养护它代替人工草坪,更能减少相关成本节省资源,这种想法在技术和理论层面是否可行呢?
韩烈保(北京林业大学教授、草坪研究所所长):抛却景观方面的差异不谈,二者之间还存在物种的问题。野草不耐修剪,修剪后容易发黄、枯死,而草坪草是很耐修剪的。
更重要的是,野花野草多为一年生植物,每年留下种子,第二年春天发新芽出来。那么在它们九、十月份枯死后,第二年四、五月份才能长出来这将近半年的时间里,是以种子而非植株的形态存在的。整个地面看上去就是一片土,最近一段时间地面没有植株覆盖,会产生很多粉尘、灰尘。
人工草坪即便在冬天休眠期,也是以植株的形态存在,它的根系伸展在土地下面,抓得比较牢。草坪具有水土保持、对抗风沙等及其重要的作用。真正的草坪是不会起灰尘的,因为地面覆盖得非常好,野花野草没这个功能。
此外,当野花野草枯黄后,在干燥季节如果有人丢个烟头,容易引发火灾。草坪草的枝叶较短,且保湿能力很强,相对来说防火能力较好。草坪还有调节小气候的功效,温度高时能降低温度,低温时能提高温度,幅度约为1-2度。这些都经过科学测算,杂草是达不到这种效果的。
数据显示,立体的乔灌草绿地能够更好的降低噪音10-20分贝。种在路边的草坪,也能吸收有毒有害化学气体。人工草坪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你觉得野花野草成本低,它们的成本到底是多少?后续的修剪打理等养护成本呢?起到的生态作用是多少?没有植物覆盖的季节,把地面用塑料布蒙起来吗?所谓直接“养野草”,可能仅仅是一种理想化的想象。
韩烈保:地被植物在有些非精细化管理的范围使用是可以的,有些地方不可以。它们返青也比较晚,而且不像草坪草覆盖得这么密。它们不能踩,人无法在上面活动,只能观赏。管理起来也未必见得简单,因为株与株之间空隙比较大,很容易长杂草,争夺中谁输谁赢还说不好呢,杂草很可能将植株“吃掉”。
北京晚报:城市景观与环保节能之间的衡量取舍,一直存在不同的声音,您怎么评价北京使用比较娇贵的冷季型草坪和由此带来的争议?
韩烈保:我认为有些人的观点略微偏激,比如说拔野草,谁在拔,在哪儿拔,拔了多少?有没有做过调查?它是不是成了一种现象?不能说看着拔了几棵野草就开始质疑。在五六十年代,有“斩草除根”的做法,把马路边儿、沟里面的杂草都拔得干干净净,有利于排洪,但现在实际上已经慢慢的变少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草坪是很昂贵的,主要是种子很贵。现在种子的价格已经降下来了,种植草坪并不算贵,养护成本便反映出来。我的观点是,人富裕了对环境要求肯定高了。小面积地使用高品质的草种,比如冷季型草坪,即便它耗水量大一些,由于它在整个绿化面积里占比非常小,水的问题、农药化肥的问题等等,其实都谈不上。
例如一些重点景观,长安街、二环路、机场高速、重点小区、院校这些“门面”场所,本身面积都不大,而且做了很好的景观,需要高品质的草坪去配合。像,两侧草坪总共九千多平方米,耗水能耗到哪里去呢?而且我们在大范围推广中水浇灌,在中水能到达的地方,可完全选用这些草种。不是说,呀,不行,得把这点儿消耗资源的草坪全都取消掉,我认为不至于,谁还不得有几件好衣服吗?
城市中更需要这种精细化的管理,北京现在这么多人,空间已经很非常小了,计较这些草坪,没有必要。对于草坪的讨论,九十年代比较激烈,现在其实还好,因为已经不构成什么样的问题了。
国外也有这种壮观的草坪景观,美国国会前面的大草坪,年年都会播撒新的草籽,不断生长、补充、修剪,很有气势。谁不想环境好看呢?主要是看成本我们是不是负担得起,我们的管理是否科学。降低一些成本和费用,比如使用再生水、合适的草种等等,因地制宜,这些都是能解决的问题。
韩烈保:我们现在的活动空间太小了,其实草坪除了景观、生态之外,还有很重要的功能--提供活动休憩的场所。你看市民周末都到哪里去?奥林匹克公园人山人海,除了公园,人们都在马路上走,很少进入草坪,没有活动的空间。
事实上,在所有植物里面,草坪草是最耐践踏的。水稻小麦、萝卜白菜,你踩了就会踩死,草坪草是踩不死的。你看足球场,那么激烈的践踏,它也死不了,这是草坪草很重要的特质。(当然每天都在里面踩也不行,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的)所以我提倡有草坪的地方,应该让人类能进去。以前不让进主要是因为成本高,养护比较费劲,但现在问题其实解决了,成本下来了,践踏坏了再重建就是。草坪应该开放,让人们进去野餐、休憩、行走。
如果加上了这项功能,在我看来现在的草坪并不多,反而太少。我的办公室每天打扫一次,但你看桌子上还有灰尘,这些灰尘哪里来的?都是地上来的。用植物将地面覆盖,就会好很多。而覆盖地面性价比最高的是什么?不是野草、不是种树,一定是草本植物。
韩烈保:除了养护挺麻烦的冷季型草,我们还有暖季型的草。比如结缕草、野牛草、苔草、苜蓿等等,我们可完全选择这些管理粗放、甚至不要怎么管护的草种。
上世纪80年代,北京种了很多野牛草,它非常耐干旱,基本不用浇水,自己就能长得健健康康。但有个问题,它11月下旬就枯黄了,4月中旬才返青,绿期比冷季型草要短上三四十天。再加上它外观粗放,景观品质不如冷季型草,很多人不太喜欢它。但我认为结缕草、野牛草等草种是非常好的,日本、韩国,尤其是韩国都在大量使用。冬季草黄也应该能被容忍吧?毕竟我们不会对着冬天的枯树枝说,“去把绿叶都挂上”。
韩烈保:包括北京在内,现在很多城市说到绿化就是“种树”。但绿化不只是种树,一定是乔灌草相结合,立体的。
北京正在搞“百万亩造林”,郊区的很多农田不种了,改成种树。森林当然是令人向往的,可这个需要很多的水啊。其实我们北京不太适宜造出太大规模的森林,这需要某些特定的程度的降水量,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才会形成。我们平均的降水量大概在五六百毫米,那这么多树长起来以后,水怎么办?这是值得商榷的。
相对而言,树木最不耐旱,草是最耐旱的。我认为北京应该用草坪将地面覆盖,所谓“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现在我们很少遵循原则。
另外,我认为在城市园林规划方面要讲科学,拿不定主意时,找专家顾问来参与,把方案做得既保证景观,成本又比较低,这是科学的思想。现在这一块儿比较欠缺,包括“百万亩造林”,还有以前“三分草七分树”(草与树的种植比例)的规划,都是从哪儿来的?有没有经过验证和指导呢?据我观察,学院路几乎每年都在换草,如果说品种不适合,当时是谁决定用这个品种的?如果品种适合,那就是养护上出了问题,是不是应该追责呢?
你是否还记得,小时候田野里那些形形的小花小草?你还能想起它们的名字吗?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回忆一下吧 金色曼陀罗绽放 刘平摄 1、龙葵:浆果和叶子都可以吃,浆果变紫色后可以直接吃,酸酸甜甜的,但叶子含有大量生物碱,必须要煮熟。 2、曼陀罗
本报三门峡讯 近日,由(河南省)卢氏县检察院提起公诉的秦某涉嫌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案一审作出判决,卢氏县人民法院以秦某犯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判处其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3000元。无意间采挖3株“野草”就构成犯罪,这让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一定要标注明确“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是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