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中心
2008年29岁华裔哈弗女孩遭15岁男孩侵犯对方却称:她先勾引的
“她刚被了。她从没想过她用得到这个词,从没想过这适用于她身上一辈子。”
这句话是《生命暗章》的作者李怀瑜的自述,她以自己为原型,在书中讲述了被性侵的悲惨经历。
2008年,29岁的李怀瑜,在一次独自远足中,被一名15岁的男孩尾随,殴打并侵犯。
在她前29岁的人生里,她从来就没想过“”这次会用在自己身上,事后对方的律师竟还本末倒置,称是她性暗示、诱导未成年人犯罪。
2008年某天上午,英国北爱尔兰的森林中,阳光透过青藤的绿叶洒在大地上,斑斑点点,雨后的空气也格外清新,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幸福美好。
循着哭声,走近看去,在一棵葱葱郁郁的大树下,一位黑发华人女子半赤裸地躺在些许湿滑的地上,旁边的景色却是触目惊心。
女子的头发湿了一半,显得凌乱不堪,也不知道究竟是被泪水还是汗水给浸透的。
双颊上还有着清晰可见的巴掌印记,这让女子本来姣好的面容一下子变得又红又肿。
女子此时看上去就像是一个破碎的洋娃娃,眼神呆滞,看着上空,只有脸上挂着的两行热泪,证明她还活着。
又过了一阵,这名躺在地上的女子才慢慢有了动静,她拾起旁边破烂的衣物穿在身上,擦干自己脸上的泪珠。
慢慢地站了起来,艰难地迈开双腿向前走去,一步一步缓慢又坚定地走出了森林。
她是一名美籍华人,哈弗大学毕业,后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伦敦大学,攻读创意文学硕士。
毕业后,李怀瑜很快成了小有名气的社会活动家,她靠着自己的努力制作电影,筹办影展,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影视制作人。
除了影视,李怀瑜同时也是一个酷爱远足的运动者,她不喜欢条条框框的生活,喜欢旅行,喜欢探险。
结束了工作会议之后,李怀瑜便独自驾车来到了向往的森林公园,在最近的酒店入住,等待着第二天一早踏着晨曦去徒步旅行。
但是公园平时少有人烟,树丛围绕,哪怕是离得最近的酒店,离公园的入口也有着不小的距离。
第二天,李怀瑜为了期待已久的旅行,起了个大早,穿上运动套装,徒步向森林公园走去。
进入公园,李怀瑜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着眼前的一片绿色,很快便将繁忙的工作抛掷脑后了。
她听见远处的流水声,感受着洒在身上温暖的阳光,在未经雕饰的大自然中,觉得心情格外美丽。
李怀瑜沿着森林的小路直走,看到了一条从林间穿过的溪流,听着水流轻快的声音,她坐在水流旁清洗自己的胳膊和小腿。
山上冰凉的溪水沾上皮肤上给李怀瑜带来了丝丝清凉,在水边开心地玩起水来,清洗着脸颊和胳膊。
这时,却突然来了一个男孩向她问路,说自己迷路了,询问李怀瑜能不能给他带路走出去。
看男孩走了之后,便继续向前面静谧的山谷走去,她走着走着,开始察觉到似乎有人跟踪自己,总觉得背后有一双眼睛。
但是每次回头又什么都没有,李怀瑜便认为是自己早上起得太早了,出现了幻觉。
正在这时,刚刚向她问路的男孩,突然从后面像豹子一样冲了出来,猛地将她扑倒在地,殴打抵抗的李怀瑜。
压制在自己身上的男孩好像发了疯似的,她的双臂被钳制着,所有反抗在这个身强力壮的男孩面前,都显得那么无力。
李怀瑜的反抗,带来的是男孩更用力的拳头,一拳一拳地朝着李怀瑜的头上,身上,小腹砸去。
但男孩对李怀瑜的哀求视若无睹,开始疯狂地撕扯着李怀瑜的衣服,强行脱下了她的上衣和运动裤。
每分每秒,李怀瑜都觉得格外漫长,难以忍受,只能僵硬地躺在地上任由摆布,她的大脑里一片空白。
李怀瑜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男孩才起身穿衣离去,剩下她自己一个人僵硬地躺在地上。
走出森林之后,她蹲在路边,又放声大哭了起来,然后她坚定地走向了当地的警局。
意识清醒之后,她也去药店买了紧急避孕药,回到家里,白天的记忆便铺天盖地地向她席卷而来。
李怀瑜在浴室里一遍又一遍地清洗自己的身体,但依旧是觉得自己不干净,蹲在浴室里不肯出来。
一整个夜晚,她不敢入睡,也无法入睡,第二天一早,李怀瑜去找了当地的心理医生。
李怀瑜接受不了那时候自己为何反抗不了,没有力量,难道自己心底就是甘愿被人践踏吗?
李怀瑜从来没有想过这种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也再不愿意去回忆那天的事情。
那一刻,李怀瑜感觉自己不是自己,只是一个被害者,警官让他反复回想这件事,还要尽可能详细。
李怀瑜虽然知道那天是个年纪不大的男孩,但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个男孩才15岁,比自己小了一半。
她实在是想不明白,一个15岁的男孩,为何要对一个陌生人做出这种禽兽不如的举动,他知不知道这件事情会给彼此带来什么伤害。
李怀瑜一边忍受着创伤后应激障碍带来的恐惧和抑郁的心情,一边鼓起勇气向性侵者宣战。
好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她的父母和朋友,都陪着她一起面对,让她显得不是那么孤单。
在法院庭审前,男孩的律师多次以李怀瑜年龄过大,并且在溪边露出自己的皮肤,称其是在引诱男孩,引导未成年人犯罪,企图将男孩的侵犯行为合理化。
这让李怀瑜更加恼怒了,明明自己什么也没有做,遭到了侵犯,事后还要反过来定受害者的罪名。
李怀瑜这时候才意识到,原来受害者有罪论是这么的顺理成章,她更加坚定要打赢这场官司的决心。
不只是为自己发声,也为更多被侵犯的女孩发声,因为她知道,人们面对受害者,都会有一个前提——一定是女孩自己做错了什么。
她身上的多处伤口和男孩殴打的淤青都是她的铁证,当时艰难地拍照取证过程,在这一刻都发挥了它的作用。
或许在他的心里,一直在等待李怀瑜承受不住舆论的压力,或者心灵脆弱地选择撤诉。
最后,男孩被判处了8年有期徒刑,这8年,是他人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将会在牢狱之中度过了。
当听到男孩认罪的那一刻,李怀瑜没有一点想要大肆庆祝的想法,只觉得心力交瘁,但也如释重负。
她在等待庭审的时候,前去旁观了伦敦和贝尔法斯特两地一些案的庭审过程。
庭审过程中,受害者们需要面对加害者,一遍遍地回忆那些受到侵害的细节,这对于受侵者来说也是一个二次伤害的过程。
并且,受害者当时的衣着和言行举止与被侵犯并没有一点关系,但陪审团却会把这个因素纳入评审范围。
在接受采访时,李怀瑜更是直接指出了她认为这个案件胜利的重点是二人的身份差异。
如果自己跟男孩处在一样的环境,或者年龄更小,警察非常有可能会不认认真真地对待这个案子,最后也不会有正义的结果。
现实中人类对于犯罪案件,主观上都会根据二人的社会地位、成就来评判,这是没办法避免的,也是可悲的。
在案子结束后,李怀瑜想过用自己的笔将这件事讲出来,去鼓励更多的受侵者能够大胆地去斗争,而不是悔恨、伤害自己。
但每次一想到这件事,便会浑身抽搐,无法思考,在事情发生后的四年里,创作一直是断断续续,不敢下笔。
在这期间,李怀瑜不愿意,也不敢再去任何地方远行,甚至出门工作时,遇到擦肩而过的男孩都会觉得胃里一阵翻涌。
在朋友和家人的开导陪伴之下,她慢慢地走出创伤,振作起来,花费了很多年的时间,才让自己能坦然地面对那段灰暗的记忆。
她在自己的心底也坚定了一个信念:绝对不让犯从自己身边夺走属于自身个人的生活和探索世界的能力。
终于,在2013年,李怀瑜出版了以自己为原型的作品《生命暗章》,被美国人称为是“重要且勇敢的作品”。
她的作品一经发售就刷新了销售记录,连续两年获奖,2016年获得SI Leeds文学奖第二名,2017年获得“非布克奖”。
她大胆地将自己的惨痛经历分享出来,这本书让当时的社会也为之一颤,开始注意到被侵女性的生活。
这本书中突破了作者小我的局限,在书中她设置了两条故事线,分别以自己和那个男孩作为主角,讲述了二人各自的生活和侵犯前后的故事。
李怀瑜想用同理心去理解男孩性犯罪的原因,来从施暴者的角度防范这种行为的发生。
发书后,原本属于她的光彩生活也得以继续开始了,她去参加各种艺术节,鼓励用艺术创作的形式去讨论性暴力议题。
她也登上了TED的演讲舞台,尽力去扭转一贯软弱的性侵受害者的形象,大胆的向观众讲述性侵这个社会问题。
李怀瑜的经历又是何其熟悉,2017年4月27日,26岁的台湾女作家林奕含在家中上吊去世。
这本书的扉页上明确写了改编自真人真事,等她去世之后,人们才知道原来这个真人真事竟是作者自己的经历。
书中讲述了13岁的少女房思琪,被补习班50岁的名师李国华、、凌虐、最后在无限的痛苦和自弃中发疯的故事。
在书中她说到:我原谅了他,因为这样我才能活下去。但你们不能原谅他,因为这样其他女孩子才能活下去。
从《素媛》到《熔炉》,再到李怀瑜被美国少年,房思琪式的悲剧,都在提醒着我们,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性教育缺失的危害。
这些案件,也都是真真实实发生的,有错的不是给大叔打伞的素媛,也不是在给男孩指路的李怀瑜。
真正有错的,应该被钉在耻辱柱上受指点的,应该是那些犯罪者,而不是无辜受害的人。
李怀瑜的大胆抗争,给无数被侵犯的女孩子们开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她们都应该拥有更美好的人生,而不是从此抑郁不振,轻生自杀。
当这样的悲剧又出现时,我们不应该去谴责这些女孩子,用流言蜚语中伤她们,应该多一些包容理解,多一些鼓励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