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家窝里生出葱葱绿

发布时间:2024-10-05 作者: 草坪销售

  初秋,微风轻拂。阳光下,一丛丛超级芦竹随风起舞,一辆辆橘红色货车拖着煤渣罩着顶棚有序通过喷淋区,灰渣石膏堆放区穿着绿色“防尘衣”,光伏区域正在紧锣密鼓削峰推平。昔日一片荒芜、荆棘满地的贮灰场,一改黑乎乎灰蒙蒙的旧形象。超级芦竹与野生蒿草、灰菜等多种植物竞相生长,成为了国家能源集团湖北荆门公司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天上蓝天白云,地上满目植绿,熊家窝这个曾经堆满粉煤灰、被周边居民投诉最多的“重灾区”,经过多年科学治理和规划,一下子变成了“香饽饽”,成为荆门公司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的一个缩影,翻开了生态修复与资源化利用“最美花园工厂”的新篇章。

  熊家窝储灰场于1983年建成投入运行,至今已有40余年,是该公司二期工程重要贮灰设施,总面积54万平方米,储灰能力538万立方米。灰场距公司厂区约2千米,由于灰场建设时间久远,加上经济建设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灰场周边早已由农村变成了市区,因此,灰场固排物堆放环境保护备受公司和地方有关部门关注。

  历来灰场里最让人头疼的是“龙卷灰”。尤其是秋季天干物燥,粉煤灰经过烈日暴晒与大风的侵扰使得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灰尘,刮一阵风就能带来大面积扬尘,严重影响到旁边的环境和人员身体健康。对此,该公司将灰坝整治工作列入精益管理重点SGA项目,严格按照防扬散、防流失、防渗透的三防要求,积极落实省市环保新政新规要求,实施“洗轮机和回水循环系统未启动,严禁开票”的环保禁令;设立了风力过大等影响环保售灰的应急“熔断”机制;制定了未加盖油布、不规范加盖油布以及超重或影响环保的车辆坚决不放行等相关制度。先后实施了无人值守回水泵房系统改造,实现灰场正常渗滤液100%回收,回收水用于喷洒抑尘;对灰场取灰作业面进行修整、规划和功能分区,形成绿化区、开采区和禁采区,增加永久绿化区约15万平方米、禁采区覆土约2万平方米并完成植草复绿、开采区完成覆盖抑尘网约4.5万平方米临时遮盖措施;种植大量适合在灰场生长的狗牙根、黑麦草和夹竹桃等植被,并定期组织清理排水沟渠。

  “我记得是2020年冬天,我们攻坚小分队仅用20天时间,就完成熊家窝灰库车辆冲洗装置,车辆一过来,前后左右喷淋水一冲,轮胎干干净净,这所有的冲洗水采用废水循环,真正的完成‘车过不扬尘’和以废治废。”时任设管部技术员张成回忆起来,还是满满自豪。

  与此同时,公司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多维度立体化喷淋抑尘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全方位敷设防尘网遮盖,移动式雾炮机、播撒草籽、草皮栽植、年年“植树正当时”……十八般武艺齐上阵,硬是将灰土堆变成了“绿沙洲”,空气变得清新起来,曾经粉尘满天飞的灰场重回“蓝天白云”时代。

  随着公司“把百姓心声放在心上,把综合治理体现在行动上,让长效机制根植于制度上”一系列有力举措,熊家窝上方变成了“荆门蓝”,周围百姓“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历史一去不复返,几十年来从未发生任何环保相关事件,实现了周边居民“零投诉”和执法单位“零罚单”的环保双零目标。

  自2008年起,公司原一期二期工程关停拆除,停止了湿灰排放。三期两台60万机组除灰系统采用干除干排方式,设计以灰渣综合利用为主。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以及综合利用政策支持,灰渣在灰场贮存量急剧减少,需求单位直接从工厂用汽车运走,变成了源源不断的“黄金白银”流入企业。截至2023年12月,95%灰场储量已被综合利用,仅剩下27万吨,熊家窝随即变成了公司“事故应急灰场”。

  “窝窝”一下子空了,一时间,如何利用好这个空地做出一篇好文章,成为公司决策层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

  2023年12月,企业成立专班,在国内“东奔西走”,进行了广泛调研,多次组织外委设计公司进行现场踏勘。2024年4月,经过反复论证和优化设计的具体方案,出台了可行性极强的《项目建议书》,确立了“生态修复和资源化利用”主方向,将灰场划分为“光伏项目区”“灰渣石膏储存区”“芦竹种植区”三大区域,旨在最大限度利用好灰场闲置土地区域。

  一直以来,生物质能真正拥有“零碳排”基因,同时能把能源“从远方来”变成“身边取”,实现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因此2013年荆门公司敢于“吃螃蟹”,成为集团在湖北区域内唯一具有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项目的企业。公司两台生物质气化炉设计燃料为气化稻壳,可市场稻壳经常“又贵又少”,2023年为了突破“发展瓶颈”,公司通过大量走访调研和多次试验改进,终于实现了生物质燃料多元化。

  因芦竹热值超过4000大卡,还具有自营养性能、耐瘠薄和强大的固氮能力,能够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通过自种,不但可以解决企业气化炉燃料的长期稳定供应问题,保证价格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破碎后还可以制成颗粒与燃煤直接掺烧,在煤价高时替代部分煤炭。于是,结合空荡荡的灰场,“在灰坝里试种芦竹”立马成了公司上下关心的大事。

  超级芦竹种植项目,牵涉到企业未来发展趋势。该公司领导带队走访多家生物科学技术公司及农业企业,深入考察种植基地,全方面了解其生长特性及种植技术,并精心编制了《灰场超级芦竹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4月7日,经过细致测算、多家比对种苗、场地覆土、浇灌布管等精心准备,土壤环境已全部符合超级芦竹的生长需求,熊家窝灰场10亩超级芦竹种植工程正式拉开序幕。“芦竹种植不仅是灰坝生态修复重要一环,也是实现灰场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我们要以高标准严要求,将灰坝做成省级‘生态修复类新能源示范项目’!”公司董事长窦鸿斌在种植现场提出明确目标。

  8月28日,国家创新与发展的策略研究会、国家林草局、长江科学院专家一行来到了灰坝,站在生机盎然的芦竹区域,对公司生物质发电技术应用和取得的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对大规模种植芦竹、打造发电+项目和坚持绿色发展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目前,公司正在当地寻地试种,探索逐步形成规模化种植。

  9月5日,“熊家窝灰场地面分布式光伏项目正式获得行政备案”这道喜讯传来,全厂上下欢欣鼓舞。

  早在2022年3月2日,厂内光伏支架第一根立柱稳稳竖起来,至此荆门公司绿色转型发展步入了“高铁轨道”,截至目前企业所建光伏电站累计发电107658万千瓦时……这一些数据无声证实了在绿色转型发展路上,荆门公司从来就没停下脚步。

  6月11日,该企业成立了8个发展项目建设专项工作小组,其中熊家窝灰场29.8兆瓦光伏项目就在其中。尽管有了多次在荒山坡地上建设光伏的经验,但在这片高低不平的贫瘠土地上,再次建设光伏项目,对于荆门人来说也是个挑战,但大家伙都没有退缩,打定主意要“速战速决”。

  为了尽快创造出平整宽阔的项目基地,6月下旬公司迅速制定了灰场A山体削峰平整周密计划,严控开挖面积,优化作业流程,对灰场内A山体进行开挖清表取灰作业。为控制清表产生的扬尘,工作流程采取了清表-喷水-装车逐步推进方式,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形成了一条高效运转的工作链。经过加班加点和一个多月的努力,完成了山体清表量约500方,挖掘装车销售有价值湿粉煤灰205车,计7366吨,出售的收益税后26万元,后期又经装载机平整与碾压,原山体区域变成了一片约2000平方米的平整场地,为即将开工建设的灰场新能源光伏项目既扫清了障碍,实现了项目建设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在一手抓“平地”的同时,公司还一手抓“备案”。由于近期地面分布式光伏项目的政策收紧,行政审批局要求征询七个部门的意见,项目一度陷入停滞状态。面对这一挑战,公司始终坚守集团公司快速推进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按照“分布式与集中式并重,新建项目与并购项目共进”的原则,认真分析了省内政策要求和“十四五”规划方案。在公司主要领导的多次拜访和区政府组织协调的多方努力下,灰场29.8兆瓦地面分布式光伏项目最终实现了行政备案批复。这一项目实施将实现空置区域的清洁能源深度开发利用该项目25年预计总发电量约为68010万千瓦时,年均发电量2720.4万千瓦时。

  随着时代发展和企业综合能源利用,熊家窝灰坝由单一的“渣渣地”,变成了褐色粉煤灰、绿色燃料生长地、蓝色清洁能源“环保三色地”,顿时焕发出一股股浓郁的葱绿活力。当前,该公司还同步规划进行生态综合治理,在灰坝周边建设全封闭式环形道路,四周设置隔离防护林带因地制宜配置一年四季色彩富有变化“彩带”植物,创造优美清新的工作环境,将熊家窝灰场真正打造成“生态修复示范区”,为企业综合能源发展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