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以法之名保护这里
今年的12月13日是第九个国家公祭日,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5周年,也是《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正式施行的第四年。
85年前,在凛冽寒风中,侵华日军在南京,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85年后,我们不忘国耻,警钟长鸣。国家公祭,是对屈辱历史的铭记,是对逝去同胞的缅怀哀悼,更是对幸福生活、和平未来的守护。
为了保障国家公祭活动的规范化、法制化,填补立法空白,南京市在2018年制定颁布了《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条例中指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丛葬地的保护和管理工作,明确保护和管理单位,保持丛葬地庄严、肃穆、清静的环境和氛围。
南京目前有17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两处纪念地。这些丛葬地是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累累罪行的铁证,是对遇难同胞缅怀哀悼之处,也是勿忘历史珍爱和平的警世之钟。
鼓楼区中山码头附近的建宁路4号码头路边,有一座纪念碑静静矗立在江边,显得格外的庄严肃穆。碑上,“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中山码头遇难同胞纪念碑”清晰可见——这里便是中山码头丛葬地,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期间,避居在国际安全区的难民,有一万多人在此惨遭杀害。
12月8日,记者在这里看到,纪念碑和其周边道路都被打扫得十分洁净。冬日的严寒中,周围不少树木都已纷纷落叶,但在纪念碑区域内,却没有一片落叶和杂物,显然是经过了精心维护。
“街道城管中队组织了专门人手,常态化落实这里的市容市貌日常巡查工作,督促养护管养单位按照养护要求,精细化对纪念碑一带开展卫生保洁、植物修剪、苗木补植等养护工作,确保环境整洁有序、绿化设施无缺损。”下关街道相关负责人说,城管队员和保洁员们在日常维护期间,经常能见到自发前来悼念的市民,而每年清明和国家公祭日期间,队员们也会带上菊花,清扫保洁时不忘献花哀悼。
鼓楼区文旅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该区共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9处,分别位于中山码头、汉中门、南京大学、清凉山、鱼雷营、煤炭港、挹江门、五台山和草鞋峡,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局联手各街道对这些丛葬地定时进行巡查,对丛葬地文物本体进行清理洗涤和粉刷养护,碑体上字体不清晰时则重新上色,确保文物本体不发生损坏。
的草皮上遍植麦冬草,花池中的杂木清疏后补植树种,纪念碑周边的绿化环境整改治理一新……这是9日下午,记者在玄武区北极阁丛葬地看到的场景。
今年来,北极阁公园对纪念碑旁边的环境进行了整体改造和提档升级。针对北极阁丛葬地纪念碑附近绿化建设时间长、缺乏管养等情况,北极阁公园一方面对花池、绿地内原有的植被绿化清疏修缮,清除杂草超900平方米;一方面补植树种与草种。据统计,此次整治共栽植红叶石楠5800株、麦冬草350平方米,改造绿地面积共近800平方米。
如今,经过修缮后,纪念碑附近草木葱茏,修剪整齐,苍翠的植被映衬下,丛葬地更显得庄严肃穆。同时,为保障安全,北极阁公园对现有监控系统来进行升级,新安装摄像头3个,筑牢安全保障。
连日来,随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临近,社会各界自发前来北极阁丛葬地,缅怀先人。“环境比之前好了。”12月7日晚,家住附近的市民黄潮带着孩子来到北极阁丛葬地,在纪念碑前为孩子讲述碑文背后的历史,“这段历史我们都不能忘记。”
9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武定门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正觉寺遇难同胞纪念碑前。纪念碑背靠城墙,庄严肃立,旁边的草坪上点缀着零星的白花,背后的银杏和绿树悄然挺立。
“近几年,我们主要对丛葬地进行日常巡查和绿化管养工作。”秦淮区文旅局四级调研员李宝云介绍,从2018年12月13日起,《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启动施行,秦淮区对正觉寺丛葬地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维修保护工作,包括重新铺装路面、种植绿植,并设置路障等,保持丛葬地庄严、肃穆、清静的环境和氛围。
李宝云和记者说,目前,秦淮区文旅局和夫子庙街道主要对正觉寺丛葬地进行巡查工作,频次保持在每个月一次,负责清扫、修剪绿化,并对纪念碑附近的街面环境进行养护。
值得一提的是,附近的一些学校和居民常常自发组织前来祭扫,金陵路社区的党员李厚来就是这里面一员。“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历史,不能忘记。”李厚来说,他也是江东门纪念馆的志愿者,对民族的苦难、和平的可贵有更深的体会,家住附近常来祭扫,是对历史的尊重。
花神大道以西150米,雨花功德园入口处,掩映在林间树木之中的,是一座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花神庙地区遇难同胞纪念碑。
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后,南京红卍字会和崇善寺堂两慈善团体,在中华门外雨花台、望江矶、花神庙一带,共掩埋遇难同胞尸体27239具。南京市民芮芳缘、张鸿儒、杨广才等组织难民30余人,于1938年1至2月的40余日内,在花神庙一带,掩埋中国军民尸体7000余具,其中难民尸体5000余具、军人尸体2000余具。
岁月已逝,记忆不灭。花神庙丛葬地是雨花台区国家公祭日当天举行集中悼念仪式之地,更是该区执行《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的实施点。纪念碑属地所在的雨花街道花神庙社区,承担了这处丛葬地的日常保护和管理工作。
“社区安排了保洁员,协同城管队员,定期对这个地方进行巡查管养。”花神庙社区副主任高振荣9日和记者说,“清扫枯草落叶、捡拾杂物碎石,补植花草树木和草皮,是日常工作。今年,社区还在纪念碑入口处地面铺上了黑色的鹅卵石,三四十平方米的地面显得更为肃穆整洁。”
近日,雨花台区文旅局安排专人对纪念碑进行了重新描字。高振荣介绍,社区已经订购菊花和手工制作的小白花,将于国家公祭日当天发放给参加悼念的市民群众。从12日起,社区20多个工作人员将全部上阵,24小时值守,确保这处丛葬地国家公祭日期间的悼念仪式顺利进行。
从棉花堤渡口向北走约100米,沿着绿行步道望去,一座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上新河地区遇难同胞纪念碑静静伫立。
碑文上铭刻了这段血与泪的记忆:“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后,我大批解除武装之士兵和群集上新河一带之难民,共二万八千七百三十余人,悉遭日军杀害于此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爰本此旨,特立此碑,以藉悲死者,兼励后人;爱我中华,强我祖国,反对侵略,维护和平。”
据介绍,每年国家公祭日,建邺区都会组织百名机关干部、市民代表、中小学生代表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上新河丛葬地,共同举行悼念、纪念活动。今年11月,建邺区启动上新河丛葬地设施修缮工作,不仅维护保养了纪念碑区域的树木、绿植和地面,还对纪念碑的碑文进行了重新描金。
燕子矶公园东北角,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燕子矶江滩遇难同胞纪念碑的碑文上,翔实记载了85年前发生在这片江滩上的惨案——12月9日下午,记者走进燕子矶公园,进园后顺着石阶上坡,沿木质栈道步行几分钟,来到了纪念碑前。
苍翠的树木掩映下,纪念碑显得格外庄严肃穆。此时,纪念碑前走来一对夫妻,记者与他们交谈后得知,他俩是从天津来宁探亲的,抽空特来此地悼念,“南京是我们的第二个家,过来缅怀哀悼,也是提醒自己,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纪念碑区域干净整洁,三角亭旁的绿植也有刚刚修剪过的痕迹。走进亭内,带有光泽感的石砖平正整齐,纪念碑底座及主体崭新明亮,碑后方的石柱上有刚被填补的水泥痕迹,栏杆也是新涂的油漆。
“我们每天会安排专人对丛葬地周围进行清扫,确保无垃圾、落叶,纪念碑也会每天擦拭、清洁。”燕子矶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纪念碑外围会定期对植物整形修剪、施肥灌溉,来保证树木长势良好。每天,公园还会安排专职安保人员对旁边的环境进行巡视,杜绝乱刻乱画现象,对前来祭拜的人群也会劝导文明有序悼念。
近日,燕子矶公园还对碑亭前方的木质平台及沿线栏杆进行了修缮,并在碑亭正前方增设了一台监控设备。国家公祭日期间,公园将逐步加强管理,清理卫生死角、加大巡查频次、排查风险隐患,保障入园悼念人员的分流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