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草在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中的地位与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说明,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要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以ECO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ECO健康与永续发展水平,提高生态系统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满足人民日渐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习多次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建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制度”。
草是覆盖国土面积最大的植物,覆盖着40%的国土面积,精心呵护着中华大地,保护着我们的生存环境,是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成分。山水林田湖草各要素在生态过程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是不可分割的整体。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草在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中扮演着逐渐重要的角色。
草功能强大,具有涵养水源、改良土壤、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诸多生态功能和产草产畜等生产功能。
引草入田能够更好的起到改良土壤、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减少化肥施用、增加生物量产出等作用,对于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具备极其重大作用。任继周院士提出我国应从耕地农业转向草地农业,发展营养体草地农业。同样的水土资源,如果生产牧草(含饲用作物),可收获能量比谷物多3-5倍,蛋白质比谷物多4-8倍。发展草地农业可增加土地资源面积,仅南方草地就可增加2.6亿亩。草田轮作一个周期(3-5年),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20%左右,氮素增加100-150kg/hm2,化肥用量减少1/3以上,节水10-15%,减少水土流失70-80%以上,粮食产量提高10%-18%。若30%耕地实施粮草轮作、间作或套种,可增加粮食产量258亿公斤,相当于增加0.81亿亩耕地,还可收获大量优质牧草。
国家相继实施了退牧还草、退耕还草、粮改饲等工程。2016年国家“粮改饲”试点结果显示,种植饲料饲草可以实现增草增收,籽粒玉米亩产538公斤,每吨收购价1320元,亩收入710.2元;全株玉米亩产2.9吨,每吨收购价265元,亩收入1058.5元,亩增收348.3元,全国全年增收21.4亿元。同时实现了节本增效,黑龙江、宁夏等地试点牛场平均单产水平8吨以上,提高10%左右,生产1吨牛奶节约饲料成本300多元;内蒙古试点县推广全株青贮玉米饲喂肉牛,出栏一头节约饲料成本近1000元;将牛羊粪便用于青贮饲料种植,减少化肥用量40%以上;山西朔州推广全株青贮玉米饲喂肉羊,6月龄羔羊体重平均增加2.5公斤。
草具有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等及其重要的作用。黄河、长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辽河和黑龙江等几大水系均发源于我国草原地区,黄河水量的80%,长江水量的30%,东北河流50%以上的水量直接源自这些地区,是中华民族的水源和“水塔”。习在河南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研究表明,在相同条件下,草地土壤含水量较裸地高出90%以上;长草的坡地与坡地相比,地表径流量可减少47%,冲刷量减少77%。
林草结合与复合在生态治理、城乡绿化和农业生产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效率、生产优质农畜产品。边荣荣等研究发现乔灌草组合对碱化盐土改良效果植物生长情况乔+灌+草模式优于乔+灌模式。胡新培等采取草方格沙障与乔灌草相结合综合治理技术使研究区天然植被高度和密度逐年递增。国家牧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7年组建成立了“林草复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北方果园生草及草地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和“十三五”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林-草-畜禽生态种养循环模式研究与示范”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建立了林-草-鸡生态种养循环技术模式,可节约精料15%-20%,显著提高鸡屠体性能和肌苷酸等含量,显著改善了生态环境。2017年我国果园面积约1.7亿亩,无林地和疏林地面积数亿亩,林草结合复合潜力巨大。
草在南方石漠化地区生态治理、发展草地畜牧业中已体现出良好的作用。杨振海指出,石漠化是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特有的一种荒漠化生态现象,涉及贵州、云南、广西、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广东等8个省区市,石漠化土地面积12.96万平方公里。在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中,开展草地建设,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是解决石漠化地区农民生产、生活和生态问题的科学途径。孙泉忠研究发现,石漠化坡耕地实施人工种草可有效提高土壤全氮、碱解氮、全磷含量和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综合肥力状况。张浩等指出,通过石漠化治理工程及其他相关工程,大力恢复林草植被覆盖度,可建立起人与自然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统一的良性生态系统,实现畜草平衡和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草对于维护湖泊和湿地功能、净化水质、改良土壤等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任文君研究表明,菹草生长体系对白洋淀水体总磷的净化最大去除率为87.9%,单位生物量对水体总磷的最大去除率为2.2%。郭沛涌的研究表明,浮床黑麦草对富营养水体中的氨氮具有明显的净化效果,当覆盖率30%时氨氮去除率最高可达95.89%。袁泉研究表明,铜钱草对不同污染负荷养殖模拟污水的总氮去除率均在91%以上,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李翔宏指出,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湖区周边草地面积十分丰富,可年产鲜草154万吨。若鄱阳湖湖草全部过腹,可产粪肥2.7万吨,可减少化肥用量,有效改善鄱阳湖地区土壤结构,对保护湿地景观和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事关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以及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和草。如何维护好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草在其中担当什么角色?怎样充分发挥草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中的作用?这些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多要素、多界面、多过程的系统,需要研究系统物质-能量-信息耦合机制与量化表征、多界面生态流量过程与系统动力机制、系统稳定性与功能维持机制、多要素多过程耦合与协同演变机理等,阐明草及其它组分在其中的作用与互作机理。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要以整体提升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生态质量、产业协同能力、生态服务功能、人居环境改善及民生福祉提高等为核心,攻克系统跨界面智能监测诊断预警、受损系统修复、退化系统恢复、系统增值与功能提升等关键技术,明确草的技术方向,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对于农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战略实施意义重大,草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应强化草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中的应用示范研究,在以草为主的草原生态区和草牧业生产区、以田为主的粮食生产区、以湖泊、河流和湿地为主的水流域区、以林为主的林区等充分发挥草的功能,为建立山水林田湖草系统解决方案、提升ECO服务价值、促进农林牧渔生产系统增产增效、乡村宜居环境质量提升,促进生产、生态和生活融合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贡献“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