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仓肉库奶罐”不能离开“一棵草!
内蒙古是“粮仓、肉库、奶罐”,借助科学技术手段推动种业、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内蒙古建设我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确保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意义重大。
近日,在京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蒙草集团创始人、科研总负责人王召明对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两句话尤为重视:“加快种业等科学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全国人大代表、蒙草集团创始人、科研总负责人王召明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作为26年扎根在内蒙古、西藏、青海等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一线,研究驯化乡土植物并应用于生态保护修复治理的王召明,一直被这样几个困境困扰:优质草种数量少选育速度慢,育繁推效益低,“有病无方”的草产业急需数字科技赋能,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绿色产业链还存在多处断点等,这样一些问题急需解决。
“买来的种子能种出一片草坪,种不出一片草原。”这是王召明感受很深并且和他带领蒙草科研团队苦苦攻坚的难题。
草原健康重在保护、要在修复,核心在草种。首先要解决好种什么的问题,要结合地情找到最适合的草种,并解决好种源的质和量。
内蒙古草原面积大,类型多样、植物资源丰富,是重要的种源保障,奶牛需要草,肉牛肉羊需要草,绿色生态更需要草,“粮仓、肉库、奶罐”不能离开“一棵草”,草产业是乳业、畜牧业发展的基础。
近几年,内蒙古格外的重视草业科研创新投入,已建成自治区级的草种业技术创新平台,汇聚了国内草业界尖端的团队,并对标国家种质资源库,完善了内蒙古乡土种质资源收集选育,研究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打造“保育繁推”一体化,取得了诸多成果,一批优良草种用到了草原修复、草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取得诸多实效。
在政府扶持下,内蒙古部分种业草业企业具备了一定的科研实力及成果转化能力,但仍存在“优质品种选育速度慢、数量少”的堵点。
王召明建议科技部门快速推进在内蒙古建立“国家草业技术创新平台”,打通国产优势品种创新、已有品种成果转化的通道。在草种新品种培育、饲草加工、草原生态修复等方面做科研攻关,从育种到生产协同发力,为规模化高标准良种繁育基地及饲草生产作保障。
这几年,国家和内蒙古对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外的重视,特别是2022年以来,内蒙古提出“全力发展羊草产业”,通过政策引导、企业牵头、农牧户参与等方式,连接种源、种植、收存各环节形成“草链”,实现草原畜牧业和草原生态修复协同发展。
优质的草种、饲草也能有效的改善土地。在不影响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建议制定相关实施办法,在特定区域实行一些灵活的土地政策,建设高标准草田、粮草轮作,将特殊的比例规模的羊草、苜蓿、燕麦、黑麦草等,纳入耕地种植结构,草粮轮茬后又是高标准农田,通过建设高标准草田、草产业示范区,解决种植效益问题。
数字技术用在草原修复中,能起到“对症下药”的作用。什么经纬度的草原,是退化、沙化、盐渍化了,水土气条件适合用什么草种,怎么修复,数据“导航”出来的更精准。内蒙古多地利用“草原生态数字平台”开展工作,十分高效,可以全国推广。
建议国家农牧、林草部门统筹搭建数字种业、数字草原、数字畜牧业等“草产业数据平台”,加快农牧、饲草企业终端的数字化应用。实现“智能选种、水土气数据监测、远程遥控生产、产量长势监测、智能机械收割”等,把草产业用数字科技管好用好,才是对草原最好的保护和发展,也才能更好地解决高水平发展的问题。
草原上大多数是多年生草种,产出效益低、投资回收期长,建议优化草种生产补贴政策,扩大补贴范围,持续稳定支持,扶植集草种研发、成果转化应用、智能机械化生产为一体的“专精特新”草种业、草产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带领企业向饲草优势产区集中,实现更高效益。
对草原生态修复、牧草种植、草田轮作、饲草加工等重点环节,在科研技术攻关方面给与专项扶持。草原生态修复是草产业的基础,建议精准判定生态修复行业划分的统计口径,从建筑业调整为生态环保与环境治理业,享受科研投入及税收上的支持。
多措并举,提升一棵草到一杯奶的绿色产业链发展,大力培育规模化新型经营主体、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解决产业链联动,实现草产业高质量发展。
声明: 没有经过授权,禁止转载、使用本公众号个人独创的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乳业时报官方微信;本平台转载内容 部分 来自于网络,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国乳都”8个新建规模化牧场集中开工 伊利集团18万头奶牛绿色智慧养殖示范园开建!
下一篇:贺州草坪草籽播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