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12】阆中:“博士工作站”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4-04-26 作者: 草坪销售

  眼下,我市思依片区1万余亩青贮玉米进入收割期,连日来,当地抢抓农时,全面启动收割工作,在省农科院博士工作站专家的技术指导下,青贮玉米正“颗粒归仓”。

  7月14日,在木兰镇河楼社区青贮玉米收割点,三台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一排排青贮玉米齐刷刷“倒”下,顷刻间就被成片吞进了收割机的“大嘴”,均匀粉碎并传送至货厢内,运输车紧随其后,将打碎后的秸秆装进车厢。一辆又一辆装满饲草玉米的大卡车交替转运,田间地头一片繁忙的劳动景象。

  而在4年前,这里还没有像样的产业,如今有这样的变化,还得从2019年省农科院在当地设立博士工作站说起。

  在农业农村部一个农业重大技术推广项目支持下,我们第一步在全省范围内肉牛产区做了一个调研,调研发现,我们思依片区养牛的传统比较好、产业技术也比较好,因此我们就把思依片区选入我们项目的一个落脚点。

  随着博士工作站的设立,四年来,博士团专家先后深入田间地头和养殖圈舍,手把手为养殖户传授种养技术,从肉牛饲草种植、肉牛养殖、疾病预防和粪污处理等方面,为肉牛养殖户提供全方位服务。

  木兰镇肉牛养殖户 王宝山:许博士,我们每年做青贮玉米,收获的时间掌握不准确,要么就是烂了收早了,要么收迟了过后整颗粒(玉米)打不碎,把这个技术给我们传授一下。

  省农科院资环所副研究员、博士 许文志:有一个简单的判断就是判断它的乳熟线,指甲掐硬的地方它大概在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就可以,今天这个就刚好合适。

  养殖户王宝山现有存栏肉牛上百头,对青贮饲料的需求量很大。为解决养殖饲草问题,这几年,在许文志博士的指导下,他开始种植青贮玉米和饲草,肉牛“口粮”有了保障。

  通过我们的饲草农作系统,引进饲草新品种,包括青贮玉米、高丹草、黑麦草,就是在冬季的时候我们种植黑麦草、燕麦等一些饲草,夏季的时候就种植青贮玉米、高丹草等一些品种搭配,实现饲草周年供应。

  我们原来养牛的粪污不好处理,都要去买酒糟,成本很高,现在通过他们对接过后,一是给咱们提供种草技术,什么季节种,何时收,青贮技术怎么做,二是利用撂荒地又把粪污处理了,我们实现了真正的循环养殖,达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

  除了饲草种植,在肉牛养殖、繁殖和疾病预防等方面,博士团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走进当地各肉牛养殖合作社和农场,面对面与养殖户交流,为他们答疑解惑,科普养殖知识和技术。

  省畜科院的王博士,每年都要到片区来培训两到三次,主要是培训肉牛养殖、牧草种植和疾病防御等技术,目前我们母牛养殖正在起步阶段,品种选育非常杂,所以这次王博士过来,对我们母牛的品种选育、改良进行了系统的宣传,对怎样去发展母牛,怎样去选择冻精、分别冻精和冻精的优良品种怎么追溯给我们做了系统的培训,让我们对繁殖母牛有了深层次的了解。

  产业效益提高了,农民增收了。通过技术指导,助推了思依片区养殖产业的迭代升级,成为博士工作站推动乡村振兴的一大典范。

  目前,思依、木兰、桥楼等3个毗邻乡镇的40余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抱团”发展,成立家庭农场联盟和社会化服务中心,全力发展种养循环型社会化服务。

  据了解,片区现养殖肉牛7000余头,每年代耕土地3万余亩、收割青贮饲料和玉米秸秆2.2万余亩,植保统防2.5万余亩,牛粪还田达到100%,实现了绿色发展和循环利用。

  引进了博士工作站以后,实现了从传统养殖、酒糟养殖向种养结合的转变模式,不仅改变了养殖模式,降低了养殖成本,也减少了土地的撂荒,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实现了助农增收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