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头版长篇通讯聚焦:木里新生

发布时间:2024-11-04 作者: 升博体育官网网址入口-草坪

  长江奔腾,黄河咆哮,澜沧汹涌。大江大河万里波,滋养大半个中国,一部中华文明史,蘸着这江河水写就。

  守护好三江源“中华水塔”,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关乎国家生态安全、关乎民族生存和子孙后代永续发展。

  始终深深牵挂,时时放心不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对青海生态环境保护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木里,藏语意为“燃烧的石头”。木里矿区平均海拔4000多米,东西长50公里、总面积400平方公里,已探明煤炭储量37.08亿吨。这里曾经大规模非法开采,一车车煤炭运出去,一个个“天坑”留下来。高寒草原湿地生态遭到破坏,水源涵养功能逐渐减弱……

  2014年8月至2020年8月,习就木里矿区生态破坏和环境整改治理问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2020年8月,为落实习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及中央有关部门组成工作组,会同青海省委省政府就非法采煤问题开展调查,启动为期3年的综合整治,并连续两年“回头看”。

  今天的木里啥模样?综合整治又给青海带来了什么?近日,本报派出采访组深入调研,探寻那块“燃烧的石头”经历了怎样的浴火重生。

  山川之变,来自思想指引。破除错误发展理念,曾因非法盗采深坑横陈的木里矿区,焕然一新

  聚乎更五号井,曾是木里矿区最大的露天采坑,海拔4200多米,属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距县城150多公里。

  采坑对面,峭拔岩壁上,一个鲜红硕大的“警”字提醒人们,这里曾经深坑横陈,满目疮痍。

  “治理前,采坑长4.05公里,宽620米,最深处150米,像是把高原生生剜掉一大块肉。”木里煤田生态环境保护局副局长罗生仓,指着脚下的矿坑说。

  两年过去,深坑成了缓坡,芳草茵茵,四周曾经黑黢黢的渣山,满目青绿。吸足了雨水的草高高低低,有的将及膝盖,有的才没脚踝。野花散落其间,红的蜜罐罐、紫的露蕊乌头,远处一片播娘蒿,夕照中,金灿灿。

  “青海中华羊茅,同德短芒披碱草,青海草地早熟禾、冷地早熟禾,这些个精挑细选的乡土草种,都是木里复绿的功臣!”同行的青海省草原总站畜牧(草原)师欧为友,一一指点。

  “高原缺土,种草复绿难。试着用了羊板粪,没想到,夹带的草籽竟然萌发出来,您瞧!播娘蒿、灰藜、马先蒿,都在生态修复区安了家……”

  “木里的煤,煤质好,一张纸就能点燃,埋藏浅,拨开草皮就能开采。”罗生仓轻踢脚下,露出一块黑煤。

  木里煤田,位于青海省海西州天峻县和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交界处,归属海西州和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管理。“西宁没有的这儿都有”。燃烧的石头,巨大的诱惑,人迹罕至的高原小镇一度畸形繁荣。高峰时,等待运煤的重型卡车,排成数公里长蛇。

  木里镇佐陇村牧民色确加的草场,距此不远。矿上挖煤,草场被占,家里的羊一下子少了300只,“运煤的大卡车一过,白羊成了黑疙瘩!”

  大大小小高原湖泊,无边的绿毯间,洒落蓝宝石般“星星海”。海拔4300米的空气,稀薄却澄澈。一头野牦牛,孤傲地立在湿地旁;一群斑头雁,振翅掠过碧绿的湖面;远处跑过几只黄白相间的藏野驴,见有远客,停下来,向我们行注目礼。这里,就是黄河上游重要支流大通河的发源地,赖得草甸湿地长久涵养,涓涓清流,汇入江河,润泽百川。

  “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当人类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当人类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也是无情的。”

  到海西工作不久,海西州委副书记熊义志感触最深的,就是习的这句话。

  回看聚乎更,隆隆炮声、滚滚烟尘中,高原脆弱的生态遭到重击,木里水源涵养功能受损,入河水量渐少。

  木里之乱,引起党中央格外的重视。2014年8月、9月,习对青海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和木里矿区破坏性开采作出重要批示。青海省委省政府开展为期两年的木里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渣山复绿、违建拆除,取得了一定成效。

  2016年,习考察青海。针对木里矿区破坏性开采问题,再次强调,要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察觉缺陷就要扭住不放、一抓到底,不完全解决绝不松手。

  生命顽强又脆弱。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高寒草甸,生态毁坏顷刻间,修复却要难上天。扭住不放、一抓到底,才能从根上解决问题。

  正该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因对“国之大者”心中无数,少数干部思想出现了摇摆。

  2016年12月以后,木里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转入巩固提升阶段,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海西州委州政府均认为整治工作已圆满完成。

  现实却是,有的干部有令不行,阳奉阴违,“对投入少、见效快的违建拆除、渣山复绿等推进快,但难度大的采坑回填工作能拖就拖。”青海省看守所里,曾任海西州委常委、副州长的梁彦国回忆。

  相关企业偷梁换柱、顶风作案,打着修复治理的名义,行非法采煤之实。为利益最大化,只采特厚煤层这层“白菜心”,薄煤层、地质构造复杂的煤层弃置一边——“采1吨扔5吨”,触目惊心,令人痛心!

  “祁连山南麓,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五号井,多年盗采滥挖,形成骇人‘天坑’渣山。”2020年8月,媒体一份调查,惊动。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中央政法委机关、公安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林草局等部门,迅速成立“中央有关部门赴青海工作组”,实地调查整治。

  “对国家生态安全、民族永续发展负有重大责任”的青海,又该怎样坚定不移做好“中华水塔”守护人,呵护江河碧水浩荡东流?

  政治上查清、整治上有力、长远上规范。中央有关部门赴青海工作组进驻青海,历时两个月的调查整治刺破坚冰

  2020年8月15日,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第八监督检查室骨干力量和中央6部委14名局处级干部组成的“中央有关部门赴青海工作组”,抵达西宁。

  工作组组长,是中央纪委副书记、国家监委副主任徐令义。两年前的2018年7月,他率中央专项整治工作组进驻陕西,彻查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是监督专责机关,首要职责就是以强有力的政治监督,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此次工作组仍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牵头组成,表明这本质上还是一次严肃的政治监督。

  “讲政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员干部的本分。但有的人把讲政治停留在口头上会议上表面文章上,导致非常严重后果。政治监督,就是要看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是不是讲政治,是不是见行动,是否有效果。”徐令义说。

  政治上查清、整治上有力、长远上规范。工作组会同青海省委省政府,共同开展历时两个月的调查整治。

  “那两个月,工作组驻地的灯光每天亮至深夜。”青海省纪委常委、监委委员南积英全程参与了调查整治,“常常深夜开会研判,安排工作,一直忙到凌晨两三点钟。”

  查阅3900余份资料,约谈80余名干部,走访26个部门,先后5次深入矿区,逐一查看每个井田……调查紧锣密鼓,一步步逼近事实的核心。

  半个月后,时任青海省副省长、海西州委书记文国栋主动投案。在此前后,青海省纪委监委对其他15名省管及以下干部进行审核检查调查并采取留置措施。

  问题扑朔迷离,利益盘根错节。利剑出鞘,刺破坚冰,揭开了盖子,撕开了口子——

  作为党的地方组织,面对党的对本地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要么没有一点传达学习,要么只是草草传达,从未提出有明确的目的性的措施。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就发生在文国栋主政时期的海西州。

  “习的重要指示批示是党内政治要件,是党中央从全局高度作出的决策部署,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才能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徐令义说。

  “矿权是之前配的,钱是之前赚的,好日子是之前过的,凭啥我来收拾这个‘烂摊子’?”上任海西州委书记之初,面对木里矿区综合整治任务,文国栋意难平。

  “重抹桌子重点菜”,文国栋选择大干快上搞开发。“不能守着金山银山要饭吃,手捧宝贝疙瘩过穷日子,明明可以坐大功率汽车,却要下来用手推。”

  新官不理旧账。只算小账、眼前账、经济账、自己的账。扭曲的政绩观,错位的发展理念,令文国栋将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抛诸脑后。

  一对30年的“铁杆兄弟”,一个从政一个经商,结成“无话不说、关系紧密、利益攸关”的“连体人”。这就是文国栋和不法商人马少伟之间的故事。

  在马少伟眼里,文国栋是“打招呼书记”:找土地种枸杞让文书记打招呼,竞拍矿产让文书记打招呼,搞矿泉水项目让文书记打招呼。作为回报,马少伟奉上1000余万元的钱款和公司股权,并安排“大哥”的情人在公司“吃空饷”。

  在木里矿区,马少伟则是文国栋的“马前卒”。其实际控制的青海兴青工贸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以边坡治理为名,行扩大开采煤炭之实。

  “我不敢重拳出击关停非法采煤的矿场,因为伤到马少伟,就是伤到我自己。”“他给我一滴水,就从我身上榨一斤油!”时至今日,文国栋心里只有深深的悔恨。

  围绕“燃烧的石头”,一个利益共同体渐渐形成,一批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交织、失职渎职与腐败问题交织的“双料人”深陷“天坑”——

  对木里矿区负有第一监管责任的木里煤田管理局“塌方”了,原局长李永平和3名原副局长被查,管理局成为“腐败局”;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沦陷”了,在兼任党工委书记的文国栋带领下腐败丛生,时任党工委常务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梁彦国落马;

  同样负有监管责任的海西州自然资源局,原局长王洪斌等多名领导班子成员也陆续被审查调查……

  追问仍在继续:从2014年8月到2020年8月,长达6年之久,兴青公司非法采煤242万吨,是如何躲过各种督查、检查、调研乃至先进的技术监测的?

  “木里煤田管理局在矿区设了150多个摄像头,不是监管企业,而是对付检查。人还没到,消息早到了。”青海省自然资源厅厅长杨汝坤说。

  聚乎更五号井,是兴青公司盗采的工作面,旁边渣石堆砌的小小“观景台”,暗藏玄机——百米开外,一座40多米高的渣山,巧妙锁死视线;目之所及,仅余一角刻意复绿的坡体。谁也想不到,渣山背后,便是巨大“天坑”,还有临时藏匿的大型机械。

  参观3座生态恢复较好的“盆景”渣山,叫“半日游”;再绕一圈登上这个“观景台”,就成了“一日游”。沿着这两条精心设计的“经典路线”,看到的,只能是生态治理的所谓“木里经验”。

  “距离真相,直线米!”如今,渣山早已推平。站在“观景台”旧址,南积英痛心地感慨。

  木里非法采煤问题能够长期存在,一些干部作风漂浮、不严不实,无形中成了帮凶。

  杨汝坤也曾动真碰硬,作为省自然资源总督察,叫停过不达标项目,却在木里矿区非法采煤问题上,因失职渎职受了党纪政务处分。

  木里非法采煤问题调查整治中,17名领导干部被给予党纪政务处分,56名党员干部被谈心谈话、批评教育。

  本有机会更早察觉缺陷。非法采煤活动,并未逃开卫星遥感。自然资源部曾3次下发卫星图片,注明了疑似违法图斑。可惜省自然资源厅,只做了个“二传手”,直接转发给木里煤田管理局办理,与线日,就在木里矿区非法采煤问题被曝光的前一天,省自然资源厅的一个调查组在实地调查后,仍向上报告称“未发现任何非法采矿等问题”……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与木里纠结这么深,然而直到事发后,文国栋才第一次真正下到矿坑底部,亲眼见到被疯狂盗采严重破坏的创面——

  经过大量约谈、调阅,中央有关部门赴青海工作组认为,更深层次的原因主要在于,青海一些领导干部政治站位不够高,贯彻新发展理念不够坚决,在“保护”与“开发”上思想摇摆。

  2014年木里矿区开始了第一次综合整治。仅一年后,省里的协调小组就以缓解煤炭供需矛盾为由,批准一个企业复采,这就是后来被查实越界开采的义海公司;同时批准一个企业开展边坡治理试点,这就是后来“挂羊头卖狗肉”明修暗采的兴青公司。

  海西州坐拥“聚宝盆”柴达木盆地,向为青海工业重镇。如何通过产业转型升级,走出高水平发展之路,中央已有明确部署,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就是国家首批13个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之一。本应在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上先行一步,却因政治站位缺失,失掉发展先机,直至酿成“天大的祸”。

  2016年,经过一轮综合整治,木里矿区生态环境已见好转。但土生土长的高原人都知道,按高寒草种生长规律,3年后可能就会不同程度退化,持续用力,才能保住胜利果实。

  工作组与当时的青海省主要领导面对面坦诚相见,一起回溯整个传达学习、贯彻落实的全过程。

  “对账”的结果,是青海省委省政府诚恳地“认账”:贯彻落实总体是认真的,但缺乏彻底解决实际问题的决心和一抓到底的工作韧劲,工作前紧后松,跟进破解重点难点问题不够,主要领导亲力亲为不够,在贯彻落实上只走了“大半程”。

  “人世间的事没有如果,只有后果。认识不到位,必然导致行动出现偏差。”时任青海省委书记王建军反思,木里非法采煤问题的出现,根源就在认识上,就在缺乏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上。

  “站在全国看青海,生态的重要性一目了然。必须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着眼,才能从思想上充分认识习指示批示的重要意义,才能真正扛起政治责任、领导责任和工作责任。”徐令义说。

  落实不是一阵子,根治必须“回头看”。2021年7月25日至28日,2022年7月18日至22日,工作组原班人马两赴青海,组织综合调查整治“回头看”。

  爬坡过坎,走村入户,洪水断路就蹚水前行。逐一查看采坑渣山治理修复情况,与150余名各级干部座谈交流,随机走访60余名当地农牧民和生态管护员……

  “贯彻落实党内政治要件应有什么样的政治担当?工作组‘回头看’,给了我们深刻的启发。”一位青海的干部感慨。

  “我们有个真切的感受,习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只要不折不扣、完整准确、持之以恒地落实了,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所以不仅要‘回头看’,而且要定期‘回头看’,时时‘回头看’。”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第八监督检查室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宋改平说。他全程参与了调查整治和“回头看”。

  如今的聚乎更五号井碧草如茵。巨大的岩体,鲜红的“警”字,在绵延的祁连山映衬下,分外醒目。

  今年7月1日,青海省委书记信长星带领新一届省委常委集体来到这里,结合实地督导开展警示教育。

  “对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和重大要求,是习生态文明思想的青海篇章,赋予了我们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青海的党员干部要牢记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把扛起生态文明建设之责作为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试金石,全面推动习生态文明思想在高原大地、三江之源落实落地,向、党中央交上一份合格答卷。”

  2020年8月25日,木里矿区以及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动员部署会召开。8月31日,实施工程人员和机械设备到位,全面开工。

  “面对‘开膛破肚’、遍地深坑的木里,当务之急是回填‘天坑’,治理渣山,重塑地形地貌。”青海省副省长刘涛说。

  省委书记、省长任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双组长,7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方案反复论证、动态优化。11个矿坑,19座渣山,一坑一策,一山一策。

  木里煤田管理局撤销,新设木里煤田生态环境保护局。海西州副州长、木里煤田生态环境保护局局长鲁旦主,兼任聚乎更五号坑整治的州级“坑长”。

  “其他地方叫生态环境局,我们特地加上‘保护’二字,强调一份责任。”鲁旦主说。

  削坡,填坑,夜以继日。4个月奋战,聚乎更五号坑回填工程量1410万立方米;到2021年夏天,种草复绿面积5025亩。

  啥概念?前者,相当于1个西湖的容量;后者,约等于470个标准足球场面积。

  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木里矿区,夏季下雪下雹子不稀奇。现在打攻坚战,窗口期一眨眼就过去,即使夜里零下二、三十摄氏度,刮着九、十级大风,能施工时就施工。

  木里的土太金贵!要预留种植覆土,就不能让“好土”入坑。施工队抢工期,又难免“萝卜快了不洗泥”。为保这点土,时任海北州刚察县自然资源局局长、江仓一号矿坑“坑长”贡宝东智,没少斗智斗勇费口舌。从各执一词到共同攻坚,收官之夜,两队人马紧紧相拥,举杯洒泪。

  上千人并肩奋战,几百台机械设备开足马力。到2020年12月,11个采坑渣山一体化治理工程总体完成,累计回填渣土5973万立方米,相当于4个多西湖。

  “第一眼痛心,紧接着担心。”2020年8月第一次上木里,和草原打了近40年交道的蔡佩云“感到很焦灼”。

  “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寒高原开展人工种草生态修复,世界上没有先例。”蔡佩云时任青海省林草局草原管理处处长,如今是省林草局二级巡视员,“当地人听了直摇头,想在木里种树种草,比养个孩子还难哩!”

  原有地貌仅薄薄一层草皮,下面是沙砾,再往下,永久性冻土,厚达80到120米。

  没有土,自己造。一次次试验,向老乡讨教,最终决定,用少量土壤混合渣土、羊板粪、有机肥。青海省林草局副局长王恩光扳起手指头:人工增土平均厚度30厘米,与远程调土相比,节约27亿元。“还有羊板粪,立了大功!每亩施羊板粪33立方米,土和肥一举两得,捎带解决了保墒、保温难题。”

  土有了,又寻草。选定4种乡土草籽,把针尖大的种子丸粒化处理,形成种草复绿“生态包”,创出“覆、捡、拌、耙、种、耱、镇”七步工作法。

  这棵小草,牵着人心。每个坑配5个人。省林草局出一名厅级干部、局机关各处室轮流派一个工作人员,事业单位技术指导,科研院所科技攻关,实施工程单位负责工程。

  高原上种草,一年只一个月适宜。2021年6月中旬,抓住窗口期,江仓一号井完成草籽播种。

  “那一刻太开心了!”蔡佩云说,“专家预测,第一年每平方米出草1200株就不错了,结果大大超出预期。”

  绿色连着创新。“木里矿区土壤重构和种草复绿,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矿区生态修复技术已获3项专利。”青海省林草局局长李晓南说,木里整治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科学效益,为青藏高原沙化土地、重度退化草原的生态修复,提供了成功范例。

  “抓住一‘点’、一抓到底,是解决生态环境明显问题必备的重要政治定力。而将人心和力量紧紧凝聚起来的,是习生态文明思想。”刘涛说。

  “参加木里整治的任何一个人都知道,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就是‘国之大者’,青海的水好了,中国的水才会好。”两年中,刘涛21次到木里,每次都有新发现、新感悟。

  截至目前,木里矿区种草复绿面积累计达23.3平方公里,应复绿区植被覆盖度超过90%,形成了11处大小水域,总面积达4.5平方公里。黑颈鹤、藏野驴、棕头鸥……暌违多年的珍稀野生动物,重回视野。

  “木里矿区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地下水、矿坑水水质总体优良,水源涵养等ECO功能得到逐步恢复,生态环境状况呈现持续向好态势。”第三方评估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给出评定。

  时间是最终的检验。眼下,小草们经受住了第一个寒冬的考验。加强后期管护,由人工修复向自然演替过渡,还有重重难关。

  “三分造,七分管。今年冬季打算适度放牧,让牛羊给草地施施肥。草密,牛羊啃食,明年好返青,防火压力也小些。”李晓南说。

  钉钉子,就得一锤接着一锤敲。聚焦木里整治这个“点”的同时,青海牢记“国之大者”,打开了视野。

  祁连山,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黄河流域重要水源产流地。曾经,这里粗放发展,局部生态破坏问题十分突出。习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抓紧整改。

  举一反三,由“点”及“线”。整治工作延伸到青海东北部总长800公里的祁连山脉一线,涉及西宁、海东、海西、海北4个市州的10个区县,面积达6.31万平方公里。

  高清卫星影像,加上地理信息大数据分析,形成大排查台账。一个“问题图斑”,就是一个大地疮疤。

  曾经,祁连山中段腹地的海北州祁连县“问题图斑”最多,一共123个。如今,祁连县扎麻什乡西山梁多金属矿,海拔近3700米的陡坡矿坑,遍种圆柏,绿草铺底。全县最难整治的“问题图斑”,两年新增草场百余亩。

  大车上不来,运土成难题。拜占元开着自家“蓝拖”(蓝色农用拖拉机)来助力,20多天下来,“蓝拖”直接趴窝。给他工钱,这个祁连山国家公园的生态管护员急了:“国家一个月开我1700块工资,咋能再要二回钱?”

  山高坡陡,“借羊种草”。羊吃下带草籽的饲料,草籽随羊粪“种”入矿坑。20多户牧民赶着5000多只羊上了山,扎麻什乡河北村华藏走在最前头。曾在矿上炸石头,一个月收入七八千,“这种钱,说啥不能再挣喽!”

  “国家的国,双木林。”46岁的扎麻什管护站站长介绍自己。林区巡护脚踝骨折,拄着拐杖也要上山,现场巡查协调,“这片秃山变绿了,子孙后代都受益。”

  祁连县草原站副站长,为寻草种跑断腿,讨价还价磨破嘴。“这么大个事,又不让你掏腰包!”“大事花钱多,更得用在刀刃上。”每公斤降几块钱,37吨草籽,省下11万。

  县级领导联点督办、乡镇分片排查整治、村社参与长效管护,形成纵向治理网格;企业主体责任、行业监督管理责任、纪检监察监督责任,这叫横向责任体系。“三纵三横,定人定责。”祁连县自然资源局局长马有明说。

  6.92万亩被破坏的国土,得以修复治理。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内,78宗矿业权被注销。草原一碧千里,羊群珍珠洒落……多年顽疾破题,图斑变身图景!

  “可可西里地区五道梁垃圾带”问题立行立改,三江源核心区“全域无垃圾、禁塑减废”专项行动全力推进,青海湖流域垃圾清理整治百日攻坚,高原更洁净。

  青海既是黄河源头,黄河干流的近1/3也在这里。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警示片反映青海9项问题,青海明确47项整改措施,同时自我加压,揪出890个具体问题,为“黄河安澜”作源头贡献、担干流责任。

  坚定不移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政治钥匙。牢记“国之大者”,共护“中华水塔”,发力的不只青海。

  政策、项目、资金、技术,边整治、边支持、边投入。两年来,中央政法委、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草局等部委对口支援,用于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等,已达376亿元。

  “生态环境部着力加强现场督察检查,推动木里矿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已安排中央生态环境资金10.46亿元,支持矿区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说。

  “自然资源部从青海实际要出发,指导完成木里矿区全部矿业权退出,近3年累计安排专项资金3.1亿元,支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说。

  “国家林草局2020年以来累计下达青海各类中央资金157.2亿元,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今年又投入1200万元,支持木里矿区生态监测及植被演替进程研究。”国家林草局局长关志鸥介绍。

  青海省草原总站有个女会计,主动要求上木里。患了感冒,大家让她撤,她说我年轻,吃点药就行。病情加重,连夜送西宁,艰难呼吸中还在说,“对不起大家,帮了倒忙……”

  红着眼眶讲述的蔡佩云,明年将退休。滑膜炎严重,上下矿坑钻心疼,照样一趟趟来木里,今年就跑了10多回。高原反应强烈,头疼得睡不着觉,却不敢多吸氧,“怕有依赖性,影响以后来木里”。

  “讲,‘林草兴则生态兴’,还讲‘生态兴则文明兴’。我们林草人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啊!”

  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综合治理行动,数十万人参与,打响人民战争。两年过去,“三年行动方案”确定的60项任务已完成48项,12项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青海采访,最寻常的是脚边拱出的一簇簇小草,最难忘的也是这些叫不出名儿的小草。三四千米高度,顶风冒雪抗严寒,相互支撑成绿茵。一阵风过,齐齐颔首,静谧高原,刹那间涌动无限生机……

  西宁城南,青海省看守所。面对记者,原木里煤田管理局局长李永平陷入了沉默。

  刚任局长时,也曾“一心想着做好工作”——发现兴青公司非法盗采,果断叫停达一年零四个月。

  文国栋的强势介入,让他很快破防:木里焦煤经济利益巨大,“一铲下去1000多元”;按州里“一把手”意图办事,“仕途不愁不顺”。

  最终,李永平不仅同意兴青公司复工,自己也参与倒买倒卖,彻底滑向腐败深渊。

  木里矿区非法采煤,挖坏了自然生态,也污染了政治生态。一旦政治生态出了问题,“逆淘汰”现象不可避免——坚持原则有代价,敢于斗争被打压,逐流扬波最划算。

  “痛定思痛,保护好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必须涵养好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信长星说,政策制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只有青海的干部真正对“国之大者”时时放心不下,自觉化为政治担当,工工整整、一笔一划答好这份特殊考卷,才能从根上解决问题。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管委会,名为省属州管,实际省里不管、州里乱管。文国栋以体制不顺为借口,把管党治党责任一放了之,转嫁给一位党工委副书记。

  作为党的组织,试验区党工委从未召开过一次专题会议分析研究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从未向省委报告过落实责任情况,党内政治生活长期不正常;作为“班长”,文国栋对班子成员献上的钱物,悉数笑纳。

  “底气不足,腰杆不硬。我在上面松一寸,下面就会垮一丈;我在上面放水,下面就敢开闸……”文国栋感叹。

  “宽松软”带来“烂泥滩”。调查整治中,曾在试验区党工委及下属机构任职的干部,有16人因违纪违法被处理。

  木里煤田管理局呢?长期和企业共用食堂,“一个锅里吃饭”。执法权更是笔糊涂账:省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等4个部门抱怨,行政执法权下放了,管理局不作为;管理局辩称,放权不彻底,执法没力量。

  改组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党工委,明确试验区管委会为州属州管;撤销木里煤田管理局,设立木里煤田生态环境保护局,全面履行生态环境保护监督专责……体制机制畅通,权力正确运行。

  腐败是政治生态最大的污染源。查处木里问题形成较为强大的政治势能,青海就势将反腐败斗争向纵深推进,放大“木里效应”。

  2021年4月,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兴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守着盐湖富矿,咋就亏得一塌糊涂?一查真相大白,董事长和总经理长期监守自盗,把利益“输送”给周边几百家企业,“亏了公家,肥了自家”。

  全面从严、一严到底。两年多来,青海在金融机构、国有企业、政法队伍、粮食统购、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先后开展专项整治,共立案查处违纪违法干部3182人。

  “有能力、有魄力”,同时“比较霸道”。这是海西州不少干部对文国栋的共同印象。“一把手”主持一个地方工作,如果民主集中制被丢到一边,又缺少有效监督,很容易形成“一言堂”。

  作为省纪委常委、监委委员,南积英有了项新任务,定期跟自己职责所辖的市州、省直单位“一把手”和班子成员,一对一谈心谈话。

  “常常一谈几个小时。领导干部有什么思想动态、难题难事说一说,我们给提个醒、帮着捋一捋。这本就是正常的党内政治生活。”南积英说。

  研究制定监督“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二十条措施;组织市州书记、省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等到省委全会、省纪委全会上述责述廉,接受评议;出台文件、确定试点,指导县级纪委破解同级监督难题……硬招实招迭出,只为管好“一把手”。

  讲政治是具体的。把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落到具体的人和事,才能确保行动不做选择、不打折扣、不搞变通。

  “如今在青海,各地各级党组织手里都有一份清单,列明地方或领域相关党内政治要件贯彻落实情况,定期‘回头看’。纪检监察机关手里也有一份清单,701条监督事项,项项都有台账。”青海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汪洋说。

  政治监督,细化为监督政治态度、政治立场、政治担当、政治规矩和政治效果,既看过程,也看执行,更看成效。

  自2021年开始,青海连续开展“护航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专项政治监督,任务逐年分解,专人专班专项盯牢。2021年至今,共开展287次,公开通报曝光8起典型案例。

  风与纪相辅相成。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作风是生命线,纪律是保障网,干部是关键点。

  22名县级领导、25个乡镇和行业部门负责人,下沉一线名换届调整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先不安排工作,就地转入“攻坚专班”。有路开车,无路骑马,马上不去,手脚并用往上爬。

  “咋识好干部?闻闻身上的味儿就知道了!”祁连县委书记何斌说。百日攻坚,时任县委副书记巴特,工作连轴转,天天钻深山,浑身上下,一股汗味儿。

  满身汗味的巴特,被提拔到州里当了自然资源局局长;同样真抓实干的副县长罗增,破格提拔到州林草局担任“一把手”。

  选人用人导向正确,干事创业氛围就浓,政治生态就好。如今在青海,在重大任务落实中考察干部,大力选拔生态保护一线干部,成为一个鲜明导向。

  这次州县乡村换届,海西州精神振奋。文国栋“远近亲疏”量干部,曾让海西寒了心。如今,24名来自艰苦边远地区和急难险重一线名处分期满、表现优秀的干部被重新起用,而17名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被免。

  2020年,青海拎出“推、拖、怕、贪”四种作风明显问题,全省集中整治。2021年又挑出10个省直部门的“行业病”、8个市州的“地方病”,重点整治。

  今年一开年,青海召开全省作风建设推进会,部署开展“转作风、树新风,建设新青海,迎接二十大”专项行动,18条具体举措,激励实干担当,引导干事创业。

  综合整治是一场生态大考,也是一场政治大考。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护航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让青海成为全面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的高地,青海的干部群众,心中有数,脚下有路。

  这里是中国最大湖泊青海湖。47岁的尖木措,是海北州海晏县甘子河乡达玉村村民、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护员。

  2021年6月8日,习来到离他家不远的仙女湾。“我之前去看了三江源、祁连山,这一次专门来看看青海湖。”

  那一天,站在青海湖边,环顾四周,反复叮嘱当地党政负责同志,青海在生态文明方面的战略位置很重要,分量很重。要把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好、生态资源保护好。

  那一天,尖木措正在附近巡护,远远看到,别提多激动。“后来看新闻,听说‘生态是资源和财富,是我们的宝藏’,心里头热乎乎!”

  从志愿者到巡护员,一干近30年,青海湖就是尖木措的心尖子、眼珠子。如今,达玉村100多个牧民加入巡护行列。以前没见过的花开了,没见过的水鸟来了,退化多年的草场,现在能藏兔子!

  阳光下的青海湖波光粼粼,一望无际。干了16年物种保护,孙建青如今是青海湖景区管理局自然保护科科长,一本本巡护记录,刻下湖水变清的印迹:

  水质提升,裸鲤恢复到10.85万吨,增长40多倍。青海湖旗舰物种普氏原羚,过去不足300只,现在超过2800只。这里成为中国候鸟繁殖数量最多、种群最为集中的地方,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驶入快车道……

  2016年8月,习在青海考察时强调:“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

  2021年3月,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青海对国家生态安全、民族永续发展负有重大责任,必须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

  2021年6月,在青海考察时指出:“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

  2021年7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案》。

  “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坚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突出的位置,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

  加快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行动方案出台,以打造习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新高地为统领,一体建设生态安全屏障、绿色发展、国家公园示范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综合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七个新高地”。

  《保护中华水塔行动纲要(2020—2035年)》深入实施。《青海日报》开辟“深入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扎实推进青海生态文明建设”专栏。

  今年5月,青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生态立省”战略定位,充分认识青海的发展的潜在能力在地下、在山上、在水上、在草上、在冰上,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青海建设、构建新发展格局。

  8月的黄河源,一年中最美的时候。海拔4610米的牛头碑,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擦泽村生态管护员索索掏出笔记本,观测记录密密麻麻。“我是国家的人!”三江源国家公园2021年正式设立,索索多了句口头禅。

  作为全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江源实施新型生态保护管理体制,辐射到村,一户一岗,1.72万名牧民变身生态管护员、巡查员。省财政每年拿出3.7亿元,户均年收入增加2.1万元,草原守护者也是生态受益者。

  “这十年间,藏羚羊增至7万多只,草地覆盖率、产草量分别提高10%和30%以上。”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孙立军介绍,“中华水塔”越来越丰沛洁净,2021年向下游输水900亿立方米,创下近年来的峰值。

  青山环抱,云杉作陪。走进祁连山国家公园大拉洞管护站,生态管护员聂拉着我们看宣传片:“刚才那只荒漠猫,就是我巡护时拍到的!”干了6年生态管护员,岩羊、蓝马鸡、雪鸡,越来越多闯入镜头。

  像这样的标准化管护站,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有40个,1265名管护员,2021年巡护超过134万公里。随着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全方面推进,雪豹、棕熊、猞猁、马麝等野生动物资源一直增长,前不久,管护站配备了巡护无人机,聂们的管护、拍摄硬件,双双升了级。

  最近两三年,摄影师们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拍摄的照片,获得国内外奖项上百个,两次摘取国际野生动物摄影大奖,成为生态摄影界的“青海现象”。

  “这某些特定的程度上表明,青海慢慢的变成了一个有鸟有兽的野生动物园,有花有草的植物园,摄影师们的创作乐园。”青海省林草局副局长王恩光解读。

  从大江大河到雪山冰川,从湖泊湿地到草原森林,广袤高原上的山川之变,因何而生?

  “如今在青海,不懂生态保护,就当不好干部。”这是海北州委书记多杰的回答。

  海北州“问题图斑”整治,祁连任务最重。5.2万人口的小县,整治资金咋筹措?

  在何斌看来,生态欠账迟早要还,“阵痛必须在我们手里消化掉,给历史一个交账,给子孙一个交代。”

  之所以敢于交账,是因为有笔大账——“提出推动建设产业‘四地’,给青海绿色发展指明方向。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哪一个都连着祁连的绿水青山。今天整治到位,未来这碗‘生态饭’才捧得牢,吃得香。”

  “这是关系子孙后代生存发展的大道理,也是千家万户息息相关的实道理。干部讲这理,群众服这理。”多杰说。

  今年7月份,海晏县两位50多岁的农民,敲开海北州生态环境局局长王清的办公室。

  两人想把自家栽在门口的两棵杨树砍了,又拿不准政策上允不允许。一合计,干脆找到生态环境局,彻底问个明白。

  变化的不是一个两个。如今在海北州,每到湟鱼洄游的季节,牧民骑马过河,生怕踏伤湟鱼,宁愿远远绕路,寻桥再过。

  “今天,青海上下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的信心更坚定,各族干部群众的生态文明理念更牢固,习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中央有关部门赴青海工作组成员、国家林草局生态保护修复司一级巡视员吴秀丽感慨。

  “最大的变化还是观念。甩掉了思想包袱,下决心转型发展走新路。”中央有关部门赴青海工作组成员、自然资源部矿业权管理司司长邓国平说。

  三江源、祁连山、青海湖3个国家公园已设立或正在创建,昆仑山国家公园在开展创建前期工作。全省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管护员总数已达14.5万名。

  生态立省发展的策略全力推进,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步履坚实,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初步形成,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

  看水质: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长江、黄河、澜沧江出省境断面水质长期保持在Ⅱ类及以上;

  看林草:这十年间,全省森林覆盖率从5.2%增至7.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7.8%;

  前些年,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持续加大,海西、海北等资源依赖型州县矿权大量退出,地区生产总值一度“断崖式下滑”。2020年以来的木里矿区整治,更是宣告老路不通。

  草场换补偿,聚乎更村牧民罗加“发了笔横财”,40万。没想到,开矿造成粉尘污染,羊羔大批病死,“每年少收入小10万,不划算!”

  “横财”变“横祸”,罗加醒过闷儿来:“现在给我金子也不换,好生态才是咱牧民丢不了的金饭碗……”

  “生态优先是关系发展观、政绩观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海西州委书记王定邦说,“海西是支撑青海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和全省资源开发重点地区,必须统筹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

  今年上半年,海西州12项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全部由负转正。地区生产总值、一产增加值、三产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项指标增速,均居全省之首。

  海西人说,关键还是“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带来新发展局面。”

  “做决策、上项目,首先把是否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前置条件”。这两年,海西州目标责任考核中,生态文明指标所占权重,从5%提高到了26%。

  以前遍地找矿,现在找的是风和光。海西州柴达木沙漠基地、海南州戈壁基地,纳入国家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新能源发展布局,第一批1090万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全部开工建设,规模占到全国的11.2%。走新路,增了绿色,添了“风光”。

  “禁牧封育、以草定畜,不得已减少牛羊存量、谋求品质增量,没想到赶上了有机畜牧业的东风!”生态优先倒逼产业转型,海北州祁连县副县长、农牧局局长祁才让信心大增:全县90%以上草场获得有机认证,26万头(只)牲畜挂上了“有机身份证”,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天然有机牧场。

  2021年6月,习考察青海时强调:“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结合实际、扬长避短,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水平发展之路。”

  开发什么,保护什么?如何扬长,怎样避短?对约九成国土都属于限制开发区或禁止开发区的青海来说,深长嘱托,竖起最醒目的路标。

  烈日下的察尔汗盐湖,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钾肥分公司采收车间里,采盐船老船长贺连福惬意地坐在办公的地方,盯着电子屏:新近上线的数字化工厂系统,让远程操控无人化采船成为现实。

  海西不光有煤,盐湖也“富钾天下”。资源富集,但禀赋一般,产能有限、回收率不高,长期“卡脖子”。

  聚焦钾肥主业,聚力自主创新,盐湖股份开发出全球最完备、第一流的生产的基本工艺集成体系,钾资源综合回收率从不到30%提升到75%,国产钾肥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给粮食安全添上一块“压舱石”。

  “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体现在每一滴卤水中。我们就是要狠抓循环利用,把每滴卤水‘吃干榨净’。”盐湖股份钾肥分公司副总经理钟定勇说。

  “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四地”建设,是习交给青海的四把“金钥匙”。

  察尔汗盐湖,5856平方公里矿床,并非只有“盐”,锂资源储量占全国半壁江山。同时,每立方米原料中,锂含量连100克都不到。

  青海盐湖蓝科锂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成胜,亲历了盐湖产业从单一利用走向多元开发的探索历程。

  唯有创新。企业研发投入年均递增20%,先后拿下国家授权专利37项,“镁中取锂”的世界性难题终获突破,今年产量同比增长有望超四成,稳居国内前列。

  过去“锂屈词穷”,现在“锂直气壮”,张成胜咂摸出新滋味:“高质量发展、世界级产业,就得千方百计把战略资源、关键技术握在手中。”

  大盐湖做出大产业。2021年,青海全省盐湖产业产值达331亿元,同比增长46.2%。

  落实新发展理念,曾经弃风弃光、消纳不足的青海清洁能源产业尽享“风光”红利,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电力装机中,清洁能源占比90.93%,新能源占比61.82%,均为全国最高。

  今年7月,从三江源头到青海湖畔,从城市社区到农家牧乡,青海每一户企业、每一盏灯,点亮的都是绿电。连续第六年开展全清洁能源供电,丰沛绿电源源不断输送外省,让每个青海人对绿色低碳新生活,有了更多体悟。

  黄墙红顶小木屋,格桑花蓬蓬勃勃;远处山峦起伏,近旁油菜青稞。正逢周末,祁连县卓尔山下,“草帽哥山水农庄”一房难求。

  纳入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政府又给找份护林员工作。靠着5万元精准扶贫免息贷款,搞起农家乐。卓尔山好风景,高原上农家饭,不时发个短视频,成了网红“草帽哥”。

  当初一间老房子,做到16间民宿,“前后投了200万元,今年就快回本了。”马成祥说。

  好山好水好养人。曾因生病瘦到80斤的女主人丁桂花,如今忙里忙外,撑起半边天。

  生产、生活、生态,在卓尔山下融合融洽。5.2万人口的祁连县,文旅从业人员1.2万,乡村旅游接待点120余家,2021年旅游综合收入8亿元。青山绿水,长出生态红利。

  日子红火的“草帽哥”,想的不光自己。乡亲们想搞牧家乐,没经验,“草帽哥”出主意;缺资金,“我帮你垫上。”

  “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时间坚持的要求。”2021年3月,习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高质量发展之路带来民生福祉的不断增进。2021年,青海全省接待游客近4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49.9亿元,同比增长20%。牦牛、藏羊可追溯已覆盖39个县市,累计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突破1000个。

  如今的罗加重操旧业,畜起牛羊,入股村合作社。听说要建木里—江仓草原自然公园,罗加盘算多养几匹马,将来搞个生态马队,“带游客逛逛草原风光,看看换了模样的矿坑渣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人是发展的主体,也是发展的目的。以人民为中心,绿色发展新路,畅通了高原人的心胸。

  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融。新时代新征程,这碗“生态饭”的味道,一天比一天醇厚;青海各族儿女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美好。

  大通河的方向是黄河,黄河的方向是大海。在习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朝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光辉彼岸,美丽中国,一往无前。

  (本报赴青海采访组:胡果、廖文根、刘毅、刘维涛、姜峰、刘雨瑞;北京采访组:张毅、赵永平、张洋、赵成、寇江泽、常钦)

  木里,在哪里? 祁连山南麓青海境内,黄河重要支流大通河源头。 长江奔腾,黄河咆哮,澜沧汹涌。…

  近期,国内疫情多地频发,防控形势严峻复杂。恰逢国内各高校秋季学期返校高峰,针对学生返校,青海省不少地区制定了有关政策。…

  人民网西宁9月28日电 (杨启红)本网从青海省消防救援总队获悉,为做好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工作,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大大降低火灾风险,青海省消防救援总队组织各级消防部门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开展高层建筑重大火灾风险专项整治,并将检查发现的高层建筑火灾隐患进行集中曝光。 检查发现,西宁市城西区和宜物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消防设施未施工完毕,消防设施处于瘫痪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