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龙眼”的故事
“大龙眼”是温州奥体中心的昵称,这是从4000多件投稿中评选出来的。因其地处大罗山麓,位于龙湾中心区中轴线上,空中俯瞰如大眼睛,故取画龙点睛之意。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张信哲未来式2.0演唱会在“大龙眼”唱响,3.4万名观众追星“情歌王子”,《爱如潮水》《过火》《信仰》等经典曲目多次掀起万人大合唱。
热闹过后,我们不禁要问,作为杭州亚运分赛场的“大龙眼”,为何能吸引这么多明星来举办演唱会?后亚运的转型之路又该怎样走好?
在温州奥体中心投用之前,温州人关于体育场最深的印象,应该是位于鹿城区民航路的温州体育中心。1997年投用的温州体育中心,因具有市中心区位优势,成为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文艺演出、展会等活动的理想场所。
2002年的第12届省运会在温州举行,体育中心承担了开幕式、闭幕式、田径比赛、游泳比赛等多项重任。这个“老牌”体育场馆承载着温州人的许多专属回忆。
今年7月,作为杭州亚运会分赛场的温州体育中心完成改造提升、崭新回归。一起亮相的,还有同为女足赛场的温州奥体中心体育场。
总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拥有5万个座位,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其天然草坪草种选用狗牙根Tifsport系列,达到国际赛事比赛场地使用上的要求,是温州迄今为止投资顶级规模、功能最全的一项体育设施建设项目。
不仅大,还很美。这个偎依在大罗山脚的体育场建筑外形取“瓯帆云影”立意,“钢”中有柔,用8000多吨钢材塑造出悬空式飘逸动感的罩棚,主体钢结构荣获中国钢结构金奖。
可以说,温州奥体中心一“出道”,就迅速刷新了温州人关于“体育场”的印象。
在“阿娒走归温州有胚”亚运会倒计时100天主题活动上正式对外发布“大龙眼”这个昵称之后,温州奥体中心开启了它的亚运会故事
赛场内,是热情激荡的故事。烈日下的挥洒汗水,暴雨中的激战对决,一幕幕奋勇拼搏、超越自我的剧情在“大龙眼”上演;中国台北队和中国香港队的每一场赛事都享受到了主场待遇,全场高唱国歌,此起彼伏的“中国,加油”让整个赛场涌动着浓浓的爱国情绪。
赛场外,是温情脉脉的故事。印度女足队员集体为中印混血的3岁小球迷送上生日祝福;中秋节前“小青荷”手绘团扇送给当天参赛队员,韩国队员激动地“把这份友情带回韩国去”。
随着亚运会的闭幕,“大龙眼”又开始了新的故事
薛之谦“天外来物”演唱会温州站,是“大龙眼”从亚运到后亚运的转型首秀,也是龙湾承办大型演唱会的首战。
容缺预审、3天完成审批,发布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的“保姆级”观演攻略,发动各大商家推出演唱会专属福利,组织100多名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来自全国各地的6.8万名歌迷感受到了“大龙眼”的温度。
满满的诚意也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与“大龙眼”隔街相对的万达广场,2天客流达到23万人,较平日增长近200%,创5年来新高;日均销售突破500万元,较平日增长近130%,不少商家营业额创下历史上最新的记录。“大龙眼”附近酒店最高入住率接近满房,超过今年五一和国庆长假。
赛后维护和持续运营,是大型体育场馆普遍面临的问题,雅典和里约奥运会主体育场均因养护问题而沦为废墟。
上个月,杭州黄龙体育中心等多个体育场馆纷纷向市民恢复开放。消息一出,预约瞬间“爆满”。
如果说,“亚运遗产”利用是“后亚运”时代留给温州的一张考卷,那么,场馆的可持续再利用,无疑在这张考卷上占了很重要的比重。对于亚运场馆来说,满足比赛的要求只是完成了“上半篇文章”,而赛后的可持续利用则是同样重要的“下半篇文章”。“开放+盘活”的有效利用,或许是大众的心声。比如,杭州亚运场馆将采用“向市民开放+青少年业余训练+承办赛后大型专业运动会”的模式;成都在大运会赛后,持续更新发布“成都大运会场馆一场(馆)一策惠民开放清单”,引导广大市民走进大运会场馆,共享大运成果
在温州,除了亚运三大场馆,还有瓯海奥体中心、温州国际网球中心等大型场馆。大赛之外,如何让这些场馆进行可持续有效再利用,是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
多元运营是破题之策。让场馆“火起来”,人气是首要因素。一方面,要通过引进高水平体育赛事和制定惠民开放政策,吸引更加多的人走进场馆观赛、参赛,让“全民健身”更方便快捷。逐步建立适应温州需要、彰显温州特色、着眼长远科学精细的赛事体系,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投资和消费增量,最大限度发挥体育赛事给城市带来的综合效应。另一方面,发挥“大龙眼”等场馆的规模优势,招引明星演唱会、音乐节等项目落地,撬动演艺经济强大的“吸粉”能力,解锁城市流量提升的新密码。
提升管理是解题之法。今年以来,一场大型赛事、一场演唱会带火一座城市的热闹景象,在全国各地上演。呵护好“赛会经济”“演艺经济”,培育城市消费新动能,必须要有与之匹配的管理能力,否则只能是“昙花一现”。比如,制定演艺经济扶持政策,建立常态化的大型演艺活动服务保障专班;比如,优化审批机制,合并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比如,尽可能扩大观赛、观演核定规模,让更多粉丝能够追星而来、尽兴而归。
优化服务是答题之道。大型赛会是审视一座城市的“窗口”,交通是否通畅、食宿是否安心、配套服务是否齐全、价格是不是合理、观演观赛之外是否还能来一场Citywalk,都会成为这座城市的“口碑”,成为花钱的那群人、特别是跨城花钱的那群人是否“二刷”“三刷”这座城市的重要原因,也是主办城市需要答好的问卷。因此,需要同时做好“场内”和“场外”两篇文章,真正讲好故事。
亚运的圣火已经熄灭,但我们期待,亚运场馆永不落幕,有绿茵场上的速度与激情,有夜幕之下的声浪与荧光,有更多“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精彩故事